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每小題3分,共9分)認識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練習題2.5W

問題詳情: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每小題3分,共9分)認識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每小題3分,共9分)

認識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

    這是一個千古難題。對此,老子的教導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過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戰勝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讓人成為戰勝自己的強者。所以他緊接著又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見出智慧,但這種智慧也容易流於算計,或易為狡黠。只有同時能夠“自知”,才算神志清明,並因著這種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矇蔽,並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麼,什麼是“自知”呢?千萬不要以為為自己評功擺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對自己短處的認知,並且不是那種自然的短處,而是知道什麼是自己所不具備的德行,從而謙虛地學習別人;什麼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讚譽,從而識趣地讓給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知這件事說說容易,真做起來難。

    人什麼時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嗎?不是,是在榮譽猝然降臨、讚美紛至沓來的時候,這種時候往往牽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在告誡自己“自愛不自貴”的同時,做到“自知不自見”,也就是不自我表揚,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從這樣意義上又可以說,有時自知這件事,連說說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別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卻不自以為知道,這是講謙虛的重要*,是一種對一己之才終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卻以為自己知道,就是太壞的缺點了。

    可是,千百年來,人還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卻到處都是。至於看別人明白,看自己糊塗的就更多了去了。看別人明白,往往被人稱為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所以人們每每強調,在*湖中行走,在社會上歷練,首先在識人,知道哪個可以合作,哪個不可信賴。可一旦遭到失敗,他們也最容易採取諉過於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將自己的無能與過錯推卸得乾乾淨淨;僥倖的話,還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傷害,記恨別人的時候,也可以從牙縫裡擠出一句*冷的話:“我認得你!”有幾個人能真的認得自己,知道自己有此一難,全繫個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輕躁呢?

正因為如此,由老子書中引出的“人貴有自知之明”一語,才成了高懸在每個人頭上最明澈的鏡子。想到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善於奉承的人一定也精於誹謗”,可謂知人之言,因為他道出了所有的讚辭都有可能摻入迷*的事實。但他認識自己嗎?恐怕未必。還有,他是偉人嗎?我們以為當然是,但用老子的標準,恐怕也未必。

12.下列對“自知”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所謂“自知”,既要知人,也要自知,這樣才能達到神志清明,不受人矇蔽和自蔽。

B.所謂“自知”,既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要知道自己的短處和缺點,當然更要知道這二者哪個佔主要成分。

C.所謂“自知”,必須先“知人”,然後“知己”;是那種建立在“知人”基礎上的“知己”。

D.所謂“自知”,既不是指對自己優點的自知,也不是指對自己自然的短處的自知,而主要是指對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

13.對文中“由老子書中引出的‘人貴有自知之明’一語,才成了高懸在每個人頭上最明澈的鏡子”一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子說:自知者明。一個人能夠認清自己才會有不易自蔽而蔽人的通透的明澈,這是十分可貴的品質。

B.作者在文中引用“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包含著這樣的意思,就是這個世界上少有人能夠真正認識自己。

C.作者認為,一個人能夠認識到世界上有自己未知的東西或領域,這是非常難得的,明白這個道理後人才會謙遜一些。

D.世間“知不知”的人極少,“不知知”的人太多,認識自己是一個千古難題,它應該是每個人都要面對並且作出回答的問題。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老子認為,知道別人,瞭解別人,這是智慧;知道自己,瞭解自己,這是高明。知人不易,自知更難,人最難認清的是自己。

B.一個人如果身陷名利之中,就難以看清內心深處的自我,也就難以擁有自知之明,因此人世間的名人雖多,有自知之明的人卻不太多。

C.“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本文強調人應該努力弄清各種世事,用心通曉人情世故,這樣才會有通透的明澈,不被人矇蔽。

D.人很難完全清楚地認識自我,但是老子的意思卻絕非僅限於認識自己,他更希望人們在擁有自知之明後學會謙虛和謙讓。

【回答】

12.D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思考時,應先從文中找到與“自知”相關的語段,然後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判斷取捨,A項將“知人”“自知”並提,且“神志清明”後面的內容是自知的結果而非含義;B項,原文強調的是知道自己的缺點和後天的不足;C項曲解文意。故選D。

13.C

試題分析: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資訊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範圍縮小、混淆關係、輕重範圍失當等問題。C項,一個人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只是對自身自然短處的自知,與本文所談的對自身德行不足的自知不同。故選C。

14.C

試題分析: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①根據要求確定提取資訊的目標。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資訊的目標之後,要根據目標瀏覽全文,確定提取資訊的區間。③準確尋找,篩選提取。C項,本文的主旨是談“自知”而非“知人”,“通透的明澈”需要在“知人”的同時擁有“自知”。故選C。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