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人文信仰”,它的啟發來自現代學者...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所謂“人文信仰”,它的啟發來自現代學者...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所謂“人文信仰”,它的啟發來自現代學者提出的“人文宗教”。新儒家認為,儒家傳統是一種不出世的卻具有超越*的東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穌、安拉等外在權威。它不需要外在的權威,它有一種具有內在超越*的信仰。內在超越*,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謂“仁義禮智”。儒家傳統的這一特質,若稱為中華“人文信仰”更準確。

“人文信仰”在儒釋道中都有,儒家比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態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會中要完*之為人的使命。一是個體生命的健全,即誠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業,即把“立德、立功、立言”當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類具有經濟的、*的、道德文化的屬*。但道德文化屬*應是人的最高屬*,是人之為人的最高本質。

信仰體系當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決肉體的存在問題,這並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義輕利的。儒家主張在道義的引領下對物質生活的安頓,認為這也是治國理政者須關注的重中之重。如孔子所說“富之”“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說“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說“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餘。節用以禮,裕民以政”。在這個基礎上,儒家重視和強調人的精神生活,特別是人的道德、文化。這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主要內涵。

儒學是仁學,但一般只講“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關於“愛他人”,孟子曾發揮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將“愛他”或“他愛”推展為親親、仁民、愛物這樣三個由近及遠的層次。實際上,孔子講“古之學者為己”,就彰明瞭儒學仁學的首要內涵就是“為己之學”。“為己”並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成就自己。這和現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一個人要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開發出來,成長為一個士,再成長為君子,成長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後你才能去齊家治國平天下。荀子說過:“知者自知,仁者愛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義”在孟子這裡發揮得比較到位。義利並重,以義馭利,這是孟子對儒家核心價值的闡發。儒學不是不講功利,而是認為在功利之上有一個更高的價值,更高的原則,並藉此來引領、駕馭功利。這也是對道義上的擔當精神的高揚。

荀子則進一步發揮了“禮法”範疇。他把“仁”“義”這個基本的人文信仰轉化成內規矩和外規矩。內規矩即德的柔*約束,外規矩即法的剛*約束。德與法統一起來就是禮或禮法。德與法一起,共同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形成普遍的秩序與*。因此,荀子是儒家“治統”的系統闡釋者,是儒學由純學術向漢初*儒學轉化、轉型的重要中介。

(選自2017年4月1日新華網發展*,有刪改)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新儒家認為,儒家傳統是一種東方宗教,它不需要外在權威。內在超越*,亦即道德心,是儒家傳統的一個特質。

B. 儒釋道中均有“人文信仰”,但儒家比較典型。它是“以出世的心態行入世的功德”,它要完成在世俗社會中人之為人的使命。

C. 一般人認為儒家重義輕利。實際上,儒家也看重對人的物質生活的安頓,認為治政者必須關注“利民”“富民”“裕民”,這體現了儒家的生命大智慧。

D. *屬*、經濟屬*和道德文化屬*都是人類所具有的屬*。但其中道德文化屬*應是人的最高屬*和最高本質。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 “人文信仰”這一說法是受現代學者“人文宗教”的啟發而得來的。儒家的“人文信仰”就是要完成健全個體生命和建功立業的使命。

B.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關於“利民”“富民”“裕民”的言論,是為了*儒家主張在道義的引領下對物質生活的安頓。

C. 儒學即仁學。仁學不僅僅講愛他人,也講愛自己。不論是孟子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還是孔子的“為己之學”,都應該是儒學仁學的重要內涵。

D. 儒家不是不講功利,而是要“義利並重,以義馭利”。荀子則把“仁義”轉化成內外規矩,此即儒家所講的“禮”。而“禮”是用來協調義利關係的。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孔子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這也是孔子“仁政”思想的體現,而這對當代治政者來說,也有重要啟示和現實意義。

B. 孟子的“親親”“仁民”“愛物”,從家庭、社會到宇宙萬物,層層深入地闡發了“仁”的內涵,樹立了儒家仁者形象。

C. “知者自知,仁者愛人”蘊含了欲為“大丈夫”必先為“士”的道理。一個人首先要成就自己,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D. 荀子是儒家“治統”的系統闡釋者,儒學由此向*儒學轉化。後世很多儒學家的治政思想為當時統治者所用就是明*。

【回答】

1. C (原文是指在“利民”“富民”“裕民”的基礎上,儒家重視和強調人的精神生活,這才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內涵)

2. D (禮是德與法的統一,它可以約束人們的行為,形成普遍的秩序與*,並非專“用來協調義利關係”)

3. D (原文是說“荀子是儒家治統的系統闡釋者,是儒學由純學術向漢初*儒學轉化、轉型的重要中介”並非“由此向*儒學轉化”)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