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蒿里行曹*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①。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練習題3.2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蒿里行曹*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①。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各題。

蒿里行

曹*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①。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②,刻璽於北方③。鎧*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注)①討群凶:指*董卓及其黨羽。②淮南弟稱號:指袁術在淮南壽春自立為帝。③刻璽於北方:指袁紹謀廢獻帝,想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並刻制印璽。

1.下面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蒿里行”為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相和曲》,本為當時人們送葬所唱的輓歌,曹*藉以寫時事。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盟津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關東諸將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諸侯一樣同心協力,除奸誅惡。

C.詩人稱諸將為“義士”,帶兵*“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漢祚,抒發了作者對諸將的欽佩、敬仰之情。

D.“勢利”到“刻璽”句寫關東諸將各為勢利而爭、發展到自相殘殺,最後點明他們稱帝的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

2.鍾嶸評曹*之詩:“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請結合本詩的“悲涼之句”分析詩人的情感。

【回答】

1.C

2.①憎憤。“義士”“討”“群凶”這些詞語用反諷的手法表明詩人對諸將的厭惡,對袁紹兄弟借匡扶漢室之名,行爭霸天下之實,給予揭露,並對由此造成的戰亂感到憎憤。②失望。聯*內部矛盾重重,自相殘殺,力量渙散,由此詩人對諸侯內部感到失望。③同情。詩人對因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的給予同情。

【分析】

1.本題屬於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採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鑑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本題的題幹要求選出“下面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後要注意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本題中,C項,“抒發了作者對諸將的欽佩、敬仰之情”表述錯誤,“義士”“討”“群凶”這些詞語用反諷的手法表明詩人對諸將的厭惡,對袁紹兄弟借匡扶漢室之名,行爭霸天下之實,給予揭露,並對由此造成的戰亂感到憎憤。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這類題目解答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或句子;②分析景語。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瞭解古代詩歌類別和常見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本題中,①憎憤。“義士”“討”“群凶”這些詞語用反諷的手法表明詩人對諸將的厭惡,對袁紹兄弟借匡扶漢室之名,行爭霸天下之實,給予揭露,並對由此造成的戰亂感到憎憤,如“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意思是: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②失望。如詩中“*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所述,意思是:*董卓的各路*隊匯合以後,因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的爭奪,隨後各路*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由此詩人對諸侯內部感到失望。③同情。如文中詩句“鎧*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意思是: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衣,鎧*上生滿了蟣蝨,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屍骨曝露於野地裡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活著,想到這裡令人極度哀傷。可見詩人對因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的給予同情。

知識點:

題型:詩歌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