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後面小題。浣溪沙蘇軾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

練習題3.0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後面小題。浣溪沙蘇軾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後面小題。

浣溪沙

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準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註釋】①此詞為蘇軾赴汝州任團練使途中,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時所作。②洛,指洛河,源出安徽定遠,北入淮河。

20.有人認為這首詞的詞眼是“人間有味是清歡”,你同意嗎?請簡要分析。

21.上闋前兩句,與《早春呈水部張*員外》所寫都是早春之景,二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回答】

20.同意。“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意思是,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寄寓著作者清曠、閒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以此作結,照徹全篇,極富哲理,為全篇增添了詩味和理趣。

21.蘇詞所寫早春之景,**清麗,境界開闊。先寫雨細風斜,瑟瑟寒侵。後寫雨過天晴,淡雲疏柳盡沐晴輝。“作曉寒”是不在乎的態度,“媚”顯示了生命的活力。流露出了一種喜悅之情,更表達了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韓詩所寫早春之景,潤澤舒適,淡素朦朧。春初小雨,細滑潤澤。春草經雨之後,似有似無,若隱若現。詩人借早春之景抒發了對春天由衷的喜愛之情。

【解析】

20.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有人認為這首詞的詞眼是‘人間有味是清歡’,你同意嗎?請簡要分析”,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觀點——同意,然後再結合詩句來分析。“人間有味是清歡”意思是人間真正有味道的還是清淡的歡愉。詞的上片“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準清洛漸漫漫”寫早春景象,**清麗,境界開闊;下片“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轉寫作者遊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徵*的事物來描寫:乳白*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託,便有濃郁的節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之白,既是比喻,又是誇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對於本題,考生首先認真審題,明確問的是什麼,答題的方向在哪裡。“有人認為這首詞的詞眼是‘人間有味是清歡’,你同意嗎?請簡要分析”,目標指向詩眼,應該按照詩眼的答題思路分析作答。所謂“詩眼”,是指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具體闡釋如下:1.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這類詞一般具有濃厚的感**。2.能籠罩或點染全句、全聯、全闋甚至全篇。3.具有概括*、準確*、生動*、形象*或 情趣*,這一般指動詞。答題步驟: 第一步:指出詩眼(作為詩眼的詞或句)。第二步:分析內容:結合詩歌具體內容,列舉全詩圍繞該字寫了哪些內容。 第三步:分析手法:結合藝術手法(修辭 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方法等) 分析如何突出詩眼 第四步:分析作用:分析該詞在突出主旨、 情感,營造意境(內容)和詩歌結構上所起 的作用。 指詩眼-----析內容----明手法—點作用。對於本題,考生不需再去確定詩眼,只需把握該句的意思,分析其與全詩的聯絡即可。

21.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上闋前兩句,與《早春呈水部張*員外》所寫都是早春之景,二者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這是比較閱讀,比較的點是“形象”,答題的內容是“二者的不同”。蘇詞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度。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雲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曳於淡雲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中的春潮。於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恆流之處。《早春呈水部張*員外》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以遠看似有,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這是早春的草*。看著它,作者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作者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麼顏*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這句“草*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這設*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更給早春草*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自然也美了。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本題的步驟如下:1.解讀全詩,勾其玄要。要總體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徵(什麼景、什麼地、什麼時令、什麼人、什麼特徵)。2.理清景與景、景與人、景與情的關係。有時詩中所描寫景物比較複雜,要分清景物間的主從、詳略、先後、虛實、動靜、點面等關係,分清景與情之間的並列、因果、互襯、交融或交*等關係。3.分析寫景技巧,主要從三方面考慮:層次角度(時空順序、動靜虛實、*調冷暖、正反點面等),遣詞造句(煉字及修辭手法),具體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對比、象徵、比興等)。4.體會意境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心情,表達志向,抒發情感等。5.語言組織:先分後總,聯絡詩句,分條作答。注意問題:1)描繪詩中圖景、形象,不能翻譯詩句,要用自己語言再現。既要忠於原文又要適當創新。2)概括意境氣氛和形象的特點用語要全面準確。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體,要突出題幹中的“怎麼樣”,而不是“是什麼”。4) 分析純寫景詩時,就詩論詩,不必牽強附會地向作者境遇和時代背景上靠。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