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後面小題目。秋波媚①陸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②,望長安南山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

練習題1.8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後面小題目。秋波媚①陸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②,望長安南山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後面小題目。

秋波媚①

陸 遊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②,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池館③,應待人來。

【注】①這是陸游國難當頭被任命擔任*中要務時所作。當時有利的形勢和*中威武的生活,讓他觸景生情寫下此詞。②高興亭:地處南宋抗金前線,正對長安南山。③灞橋、曲*均為長安著名景地。

20.詞的上片詩人是如何表達“此興”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21.詞的下片“灞橋煙柳,曲*池館,應待人來。”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回答】

20.①借景抒情,借“角聲”“烽火”之景,表達詞人積極迎戰之“興”;②借事(典故)抒情,借“擊築”“酹酒”之事(典故),表達志在必勝之“興”;③直抒胸臆,用“悠哉”直接表達豪邁之“興”。

21.①擬人, “待人”二字將“灞橋煙柳,曲*池館”擬人化,突出長安淪陷盼望光復的情形,表達出詞人奪勝 的信心。②虛寫 (想象),想象長安景象,豐富了詞的內容,極具浪漫主義**。③側面描寫,詞人用長安之景表達對宋*的期盼,從側面突出詞人及宋*收復淪陷故國的決心和信心。

【解析】

20.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詞的上片詩人是如何表達‘此興’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詩歌抒發情感的手法。考生要從意象、手法角度去分析,答題區間“上片”。 詞的上片寫秋天來到邊城,鼓角聲充滿悲哀,首句一個“哀”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國土淪喪的惋惜和悲哀。從角聲烽火寫起,烽火指平安火,高臺指高興亭,借景抒情。高歌擊築,憑高灑酒,引起收復關中成功在望的無限高興,借事(典故)抒情,從而讓讀者體會到上面所寫的角聲之哀歌聲之悲,不是什麼憂鬱哀愁的低調,而是慷慨悲壯的旋律。最後一句,直抒胸臆,用“悠哉”直接表達豪邁之“興”“此興”的“興”,兼切亭名。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敘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題中的“角聲”“烽火”。然後,把握詩中的顯*資訊,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資訊,也有一些顯*資訊,鑑賞時要注意把握。 這些顯*資訊,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註釋中。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著手。比如本題中的“擊築”“酹酒”之事。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第五,捕捉蘊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蘊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21.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賞析“灞橋煙柳,曲*池館,應待人來。”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這是考查考生詩句鑑賞詩句的能力,該以手法為主結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賞析。詩句翻譯為“灞橋邊的如煙翠柳,曲*池畔的美麗樓臺,應該在月下佇立,等待著我*收復失地,勝利歸來。”作者把無情的自然物*的南山之月,賦予人的感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並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於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一脈相通,它為了讓作者清楚地看到長安南山的面目,把層層雲幕都推開了。這裡,也點明瞭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鄭以東的長安南山頭,皎潔的月輪正在升起光華。然後進一步聯想到灞橋煙柳、曲*池臺那些美麗的長安風景區,肯定會多情地等待收復關中的宋朝*隊的到來。應,應該。這裡用“應”字,特別強調肯定語氣。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這是考查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古詩鑑賞中,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互文)、表現手法(用典、聯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徵、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託物言志)這是詩詞考核鑑賞的重點,再次強調答題要領:內容(寫什麼)、方法(怎麼寫,也就是表達技巧)、效果(怎麼樣)。(注意:這三者的順序可以按需要倒換,但答題時不可缺漏。)考生在具體答題時要結合詩句內容分析。例如本詩中就運用了擬人和虛寫 (想象)的藝術手法,考生答題時要結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賞析,不可只背術語。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