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小題。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①柳宗元破額山②前碧玉流③,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

練習題5.6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小題。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①柳宗元破額山②前碧玉流③,騷人遙駐木蘭舟。春風無限瀟湘意,欲...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小題。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①

柳宗元

破額山②前碧玉流③,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

【注】①此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柳州時。②破額山:象縣沿*的山。③碧玉流:指流經柳州和象縣的柳*。

20.本詩第一句描繪了柳*怎樣的景象?對寫曹侍御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賞析。

21.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回答】

20.破額山前,*流*如玉碧,質如玉純,一平如鏡。描繪了柳*優美、清幽的景象,烘托了曹侍御過象縣時遙駐木蘭舟以詩見贈的美好形象。

21.(1)對曹侍御惦念自己的感念之情。曹侍御惦念貶謫柳州的自己,自己不禁感到春風滿懷,情誼如瀟湘之水綿長不盡。(2)無法表達思念的悲哀之情。春風和暖,蘋花盛開,無限相思而不能相見,自己欲採蘋花相贈,也無自由。(3)處境險惡,憂愁苦悶之情。最後一句暗隱無路獻忠心於朝廷之意。

【解析】

20.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本詩第一句描繪了柳*怎樣的景象?對寫曹侍御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賞析”,本題既考查景物形象,又考查寫作的技巧。對於第一問,考生應抓住詩句中的景物,進行描繪,然後概括特點。“破額山前碧玉流”,“碧玉流”形容*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詩人抓住山與水寫出了柳*清幽的景*。對於第二問,是考查景物對人物的作用,一般是烘托或反襯。作者稱曹侍御為“騷人”,然後用“碧玉流”、“木蘭舟”這樣美好的環境來烘托他。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鑑賞文學作品的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對於第一問,考生應圈劃出詩句中的景物,抓住特點進行描繪,最後用四字概括其特點。對於第二問: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也就是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襯托),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徵、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係(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哀景襯哀情);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明確詩中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③結合詩句闡釋是如何使用這種表手法的。④闡明此種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即對塑造人物形象,表情達意的作用。對於本題,應先抓住第一句中的景物分析景物的特點,然後再看這樣的景物對人物所起的作用。

21.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此題的考點是分析評價詩歌的思想情感。考生可在整體感悟詞的意境的基礎上,抓住描寫的關鍵詞來理解。前兩句寫景,面對清幽之景,“騷人”本可以一面趕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悅*怡情;此時卻“遙駐”木蘭舟於“碧玉流”之上,懷念起“萬死投荒”、貶謫柳州的友人來,“遙駐”而不能過訪,望“碧玉流”而興嘆,只有作詩代柬,表達他的無限深情。“春風無限瀟湘意”一句,的確會使讀者感到“無限意”。“瀟湘”一帶,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稱為“騷人”。把“瀟湘”和“騷人”聯絡起來,那“無限意”就有了著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結句中的“欲採蘋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惲《*南曲》的詩意。《*南曲》全文是這樣的:“汀洲採白蘋,日暖*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由此可見,“春風無限瀟湘意”,主要就是懷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這兩點,又是像水和乳那樣融合一起的。“春風無限瀟湘意”作為絕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轉,亦承亦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作者懷念“騷人”之情,但也包含“騷人”寄詩中所表達的懷念作者之意。春風和暖,瀟湘兩岸,芳草叢生,蘋花盛開,朋友們能夠於此時相見,應是極好,然而卻辦不到。無限相思而不能相見,就想到採蘋花以贈故人。然而,不要說相見沒有自由,就是欲採蘋花相贈,也沒有自由。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同時還要注意詩文前面的小序和詩文後面的註解。對於本題,考生可以抓住詩歌的標題、註釋以及詩句中的景物形象來分析詩人的情感。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