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馬 說韓 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

練習題5.66K

問題詳情:

馬 說韓 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6.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古代也指僕役,這裡指餵馬的人。

B.不以千里稱也:著名。

C.才美不外見:美麗

D.策之不以其道:策:馬鞭,引申為鞭打,這裡指鞭策,駕馭。

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無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環而攻之而不勝

D.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學而時習之

8.下列對選文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造成千裡馬“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間接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作者強調伯樂的重要*。

C.文章以“馬”為喻,抒發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識別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的憤慨之情。

D.“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兩句,前一句表示反問語氣,後一句表示推測語氣,揭示了問題的實質。

【回答】

6.C

【解析】才美不外見:美好的素質。

7.C

【解析】A項,第一個“能”是名詞,“才能”;第二個“能”是副詞,“能夠”。B項,第一個“其”是副詞,“難道”;第二個“其”是代詞,“那”,此處可意譯為“正確的”。C項,兩個“而”都是連詞,錶轉折。D項,第一個“之”是結構助詞,的;第二個“之”是代詞。

8.D

【解析】“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兩句,前一句表示推測語氣,後一句表示反問語氣,揭示了問題的實質。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