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馬  說韓 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練習題1.33W

問題詳情:

馬  說韓 愈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受屈辱)

B.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相同,一樣)

C. 策之不以其道(道理)

D. 執策而臨之(面對)

(2)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 雖有千里之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無以應

C.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膚皸裂而不知

D. 其真無馬邪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強調了伯樂的重要*。這也是懷才不遇之人經常用以抒懷之句。

B. 文中描寫千里馬可悲命運的句子是:“抵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其作用是:從反面論述了中心論點。同時揭示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

C. 文中作者對“食馬者”“天下無馬”的無知妄說進行了*辣的諷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馬也”與文章開頭相呼應,點明文章主旨。

D. 這篇文章採用託物寓意的寫法。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千里馬比喻有才之士;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治者。抒發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的憤慨之情。

(4)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譯文:

【回答】

(1)C

(2)C

(3)B

(4)“馬之千里者”是倒裝句,重點字“或”譯為“有時”。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