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人君之慾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

練習題7.21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人君之慾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

人君之慾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里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絕*海者託於船,致遠道者託於乘,欲霸王者託於賢。是故呂尚聘,而天下知商將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齊、秦之必霸也。紂用惡來,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齊景公伐宋,至於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嘆曰:“昔我先君桓公,長轂八百乘以霸諸侯,今我長轂三千乘,而不敢久處於此者,豈其無管仲歟!”弦章對曰:“臣聞之,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儘管仲也。”

楊因見趙簡主曰:“臣居鄉三逐,事君五去,聞君好士,故走來見。”簡主聞之,絕食而嘆,跽而行,左右進諫曰:“居鄉三逐,是不容眾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見過人矣。”簡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醜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而國大治。

子路問於孔子曰:“治國何如?”孔子曰:“在於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日:“範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曰:“範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賤不肖而不能去也;賢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賤己而讎之。賢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讎並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無常安之國,無恆治之民;得賢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鏡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

(節選自劉向《說苑·卷八·尊賢》,有刪改)

13.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達到

B.賤不肖而不能去也                   賤:地位低下

C.故絕*海者託於船                   絕:橫渡

D.怨讎並前,中行氏雖欲無亡,得乎     讎:同“仇”,仇恨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登高以望,太息而嘆              秦人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

B.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譏之乎?

C.遂出見之,因授以為相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

D.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夫美女者醜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醜/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醜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醜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1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君樹立功名、成就霸業抑或破家亡國、身敗名裂,根本的原因在於能否尊賢而下士。

B.齊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在宋國久留,弦章告訴他,要多有幾個管仲一樣的賢臣就好了。

C.楊因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而趙簡主用鞭辟入裡的分析力排眾議;委以重任,表明趙簡主能夠尊賢用賢。

D.孔子認為尊賢與賤不肖是治國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為“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而導致滅亡。

17.把文言文閱讀中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之慾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

②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昌,則未有異乎卻走而求逮前人也。

【回答】

13.B

14.D

15.C

16.B

17.①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並且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後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賢臣並且謙虛地對待士人。②知道厭惡歷史上那些導致國家動盪滅亡的方法,卻不去追求、學習歷史上那些讓國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麼與倒退著跑卻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為沒有差別。

【解析】

試題分析:

13.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B項,可聯絡上文具體語境“範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得出,“賤”認為……是低賤的,輕視,意動用法。故選B。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要正確理解和解釋文言實詞的意義,首先,必須通過一定量的誦讀,增強語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實詞的常用義項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方法。常見的文言實詞就存在於傳統經典的篇目中。所以我們一定要熟透課文,做到遷移,所謂大學聯考試卷中的解釋文言實詞,無非是經典課文中的常見文言實詞搬個家。據統計,常見的文言實詞有120個。然後再聯絡上下文具體語境分析判斷,例如本題中,可聯絡答題區間第4段“範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也”分析判斷即可。

14.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A項,前一個為連詞,表修飾;後一個為介詞,用。B項,前一個為代詞,他的;後一個為語氣副詞,難道。C項,前一個為連詞,於是、就;後一個為介詞,趁機。故選D。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做文言虛詞類題時,要著眼“意義”和“用法”兩點,“意義”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詞*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將所學教材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課外的語句中比較驗*。對於材料中的虛詞,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去推敲;對於大學聯考重點考的18個虛詞,特別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視積累。例如,本題選項A中的“以”,平時要多積累這種用法,然後再結合著具體語境來判斷。

15.此題可根據文言標誌*詞語,例如,者、也;還可根據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來斷句,例如,醜婦等。C項,夫美女者,醜婦之仇也;盛德之士,亂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故選C。

【考點定位】能為文言文斷句。能力層級為運用E級。

【技巧點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1.找文言虛詞如如“其、爾、若、夫、且夫、蓋、然則、是故、然而、猶且、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歟、焉、哉、乎”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於、為、而、則”等連詞常常用在句中; 2.察對話:如 “曰”“雲”等;3.據修辭:如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覆等;4.辨句式:如固定結構 “…者,…也”;5.表示判斷關係的詞,如“為、乃、即、則”。6.藉助名詞、代詞的位置。名詞常作主語和賓語。找名詞做主語的,如人名、稱謂、地名等。7.表時間的詞語等等。8.一些經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斷文句通過找謂賓。例如,本題從整體看,分別敘述美女、盛德之士、正直等,再根據標誌*詞語斷句即可。

16.本題考查歸納概括的分析能力。可將選項分別帶入文字進行比較分析判斷,B項,弦章的觀點是齊景公應該學習齊桓公,那麼齊國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樣的人才了。故選B。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誇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定有隱蔽*和迷惑*,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定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本題可從文字第二段“今桓公在此,則車下之臣儘管仲也”看出來B項屬於以偏概全。

17.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儘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習慣譯出。平定,治理/使……太平安定;垂,使……流傳;下,謙虛地對待;所以,……的方法;未有異乎,與……沒有不同;卻走,倒退著跑;逮,到,追上。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易錯*示】句子翻譯題,最容易丟失分數的原因在於一些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沒有翻譯出來,翻譯時,除了要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外,還要關注以上容易忽略的地方,然後再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即可。例如第一題的“人君之慾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屬於定語後置句,翻譯時,要按照正常的語序來翻譯才不會失分。

【參考譯文】

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榮的名聲流傳到後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賢臣,謙虛地對待士人。朝廷沒有賢臣,就像鴻鵠沒有翅膀一樣,雖然有飛翔千里的願望,還是不能達到自己心中想要到達的地方;所以越過*海的人要依靠船隻,到達遠方的人要依靠車馬,想要稱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賢士。因此,呂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將要滅亡,周將要稱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齊、秦一定會稱霸了。紂王任用惡來,齊國任用蘇秦,秦王任用趙高,天下人就知道他們將要滅亡了。

齊景公攻打宋國,來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長嘆道:“過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輛兵車,就能在諸侯中稱霸。如今我有三千輛兵車,卻不敢長久地呆在這裡,難道是因為沒有管仲的緣故嗎?”弦章回答說:“我聽說,水面寬廣,魚兒就長的大,君王聖明,臣子就忠誠。從前,因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現在如果桓公在這裡,那麼車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楊因求見趙簡主,說:“我在家鄉,三次被人驅逐,侍奉國君,又有五次被撤職;聽說您喜愛士人,特地跑來見您。”趙簡主聽了,停止吃飯,嘆息不已,直起身子,跪著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勸諫說:“在家鄉三次被人驅逐,這說明他不受大家歡迎;事奉國君五次被撤職,這說明他對國君不忠。現在你的士中見到了有過失的人。”趙簡主說:“你們不知道啊,美女是醜婦的仇敵;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亂世所疏遠的;正直的行為,是邪惡壞人所憎惡的。”於是出去接見楊因,並授給他相位,國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問孔子說:“怎樣治理國家?”孔子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在於尊重賢能的人,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子路說:“晉國的中行氏尊重賢能,輕視那些沒有才能的人,他的滅亡是什麼緣故?”孔子說:“中行氏尊重賢人卻不能重用他們,輕視不賢之人卻不能罷免他們;賢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賢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賢能的人埋怨他,不賢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擺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滅亡,能夠辦得到嗎?”

沒有永遠安定的國家,沒有一直自覺的*;得到賢能的人才國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賢能的人才國家形勢就會變得危急甚至國家滅亡,自古至今,沒有不這樣的。明鏡是用來清晰地反映外物,過去是用來認識現實的。知道厭惡那些歷史上導致國家動盪滅亡的方法,卻不去追求、學習那些歷史上讓國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麼與倒退著跑卻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為沒有差別。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