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天文學並不是新開拓的科學,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我們從現代天文學的基...

練習題2.8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天文學並不是新開拓的科學,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我們從現代天文學的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天文學並不是新開拓的科學,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我們從現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發現它的痕跡。也許在文字產生以前,人們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行蹤來判斷季節,這種物候授時是早期農業生產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紀50年代,*一些少數民族還通行這種習俗。物候雖然與太陽運動有關,但由於氣候變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徵常常錯位幾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時比起後來的觀象授時就要粗糙多了。觀象授時,即以星象定季節。比如《尚書•堯典》記載,上古的人們以日出正東和初昏時鳥星位於南方子午線標誌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時虛星位於南方子午線標誌仲秋,等等。

當人們對天文規律有更多的瞭解,尤其是掌握了迴歸年長度以後,就能夠預先推斷季節和節氣,古代曆法便應運而生了。據史料記載,夏商時期肯定已有曆法,只是因為文字記載含意不明,其內容還處於研究之中。春秋戰國時期,流行過黃帝、顓頊、夏、商、周、魯等六種曆法。它們的迴歸年長度都是365.25日,但曆元不同,歲首有異。

從西漢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完善時期,出現了許多新的觀測手段和計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來準確推算太陽的位置,隋朝劉焯用等間距二次差內*法來處理日月運動的不均勻*。唐代一行的大衍曆,顯示了古代曆法已完全成熟,它記載在《新唐書•歷志》中,按內容分為七篇,其結構被後世曆法所效仿。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以後,渾儀的功能隨著環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風時,已能用一架渾儀同時測出天體的赤道座標、黃道座標和白道座標。除了不斷提高天體測量精度外,天文官員們還特別留心記錄奇異天象的發生,其實後者才是朝廷帝王更為關心的內容,所謂“天垂象,見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給出的瑞象和凶象,並加以趨避。

宋代和元代為古代天文學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頒行的歷法最多,達25部,其中郭守敬等編制的授時歷最為優秀,連續使用了360年,達到*曆法的巔峰;觀測資料最精,許多曆法的迴歸年長度和朔望月值已與現代理論值相差無幾,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大型儀器最多,其中蘇頌的水運儀象臺集觀測、演示、報時於一身,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天文儀器;恆星觀測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進入明代後,*天文學開始停滯不前。這裡有*、經濟等社會原因,也有天文學本身的原因。從天文學本身來看,首先,當時*的天文儀器只能滿足肉眼測量的極限,除非加上凹凸鏡片,精度不會提高,而採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是在歐洲誕生的。其次,*古代擅長代數計算,在解決天*置與推算值彌合問題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從幾何結構進行理論探討,與此相反,古希臘天文學則是側重幾何學的。對*明清時代的天文學進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卻有助於我們今天的發展。

(摘編自陳久金、楊怡《*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4.下列對於天文學早期情況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於天文規律的更多瞭解,尤其是迴歸年長度的掌握,推動了古代曆法的產生,標誌著此時的古代天文學已經能夠預先推斷季節和節氣了。

B.上古時期的人們根據太陽的執行,以及初昏時南方子午線不同星辰的出現,來確定仲春和仲秋等等,這種觀象授時比物候授時更加精確。

C.為了農業生產的需要,人們很早就已經能夠利用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行蹤來判斷季節,這種情況甚至到上一世紀中葉在某些民族中還存在。

D.天文學不是一門新的科學,它在人類的遠古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我們很容易從現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中發現它的一些知識和觀念。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唐代大衍曆的產生說明*古代曆法已經發展成熟,《新唐書•歷志》的記載表明,大衍曆的內容共分為七篇,結構也為後世的歷法所效仿。

B.古代天文學在西漢到五代時期發展得更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劉焯等人採用了新的計算方法,西漢落下閎、唐代李淳風等人採用了新的觀測手段。

C.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流行過黃帝、顓頊、夏、商、周、魯等六種曆法,它們的迴歸年長度相同,但是不同曆法的歷元和歲首多有不同。

D.宋元時代是*古代天文學的鼎盛時期,頒行的歷法最多、資料最精、大型儀器最多、恆星觀測最勤,且多有處於當時世界領先地位者。

6.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明代,*的天文儀器只能滿足肉眼測量的極限,採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產生於歐洲,這是*天文學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B.比起天體測量精度來,古代帝王更關注奇異天象,因為他們認為上天是有意志的,從天象觀測能夠得知上天預示的禍福,這樣就可以趨吉避凶。

C.史料記載表明,我國夏商時期已有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時期曆法的具體內容還正在研究之中。

D.*古代天文學擅長代數計算,未能從幾何結構進行研究,因此在解決天*置與推算值兩者彌合問題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討。

【回答】

4.D

5.A

6.A

【解析】

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D項,混淆範圍,原文第一段首句說天文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並沒有說天文學“在人類的遠古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定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此題中的D項,混淆範圍,原文第一段首句說天文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並沒有說天文學“在人類的遠古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資訊的能力。篩選和提取資訊類試題的*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範圍。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項,“《新唐書.歷志》的記載表明,大衍曆的內容共分為七篇”說法不當。原文第三段說《新唐書.歷志》按內容分七篇對大衍曆進行了記載,而不是說大衍曆的內容分為七篇。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比如本題A項,“《新唐書.歷志》的記載表明,大衍曆的內容共分為七篇”說法不當。原文第三段說《新唐書.歷志》按內容分七篇對大衍曆進行了記載,而不是說大衍曆的內容分為七篇。

6.

試題分析:此種歸納內容要點和分析作者觀點態度的題目,解答時應先根據選項確定原文資訊所在的位置,然後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並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判斷。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因果關係錯誤,“採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產生於歐洲”不是“*天文學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原文末段說,當時*的天文儀器沒有采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精度沒有提高,只能滿足肉眼測量的極限,所以造成了天文學的停滯不前。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比如本題A項,因果關係錯誤,“採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產生於歐洲”不是“*天文學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原文末段說,當時*的天文儀器沒有采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精度沒有提高,只能滿足肉眼測量的極限,所以造成了天文學的停滯不前。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