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函陵,秦*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

練習題1.03W

問題詳情:

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函陵,秦*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選自《左傳》)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B.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C.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D.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左傳》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B.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繾,指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C. 寡人,諸侯對自己的尊稱;東道主,指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D. 武,文中指武德。武德,使用武力時所應遵守的道義準則。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篇優秀的歷史散文,人物栩栩如生,情節波瀾起伏,充分體現了《左傳》寫人敘事 的高超技巧。

B. 秦晉圍攻鄭國,鄭國處於危險的境地,在這樣的危急關頭,佚之狐慧眼識英雄,在鄭伯面前舉薦了“千里馬”燭之武。

C. 鄭伯從諫如流,他面對燭之武的牢騷,沒有表達不滿,而是自責,情真意切,又分析 利害關係,最終感動了燭之武。

D. 燭之武在勸說秦伯退*時,既提到要維護鄭國的利益,又處處為秦國著想,機智善辯,不卑不亢。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回答】

10. 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誌*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一句的意思是:“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其中,“國危矣”主謂賓俱全,此處應斷開;“若使燭之武見秦君”與“師必退”構成假設複句,中間應斷開,排除AB;“臣之壯也”中“也”字為句末語氣詞,此處應斷開,排除D。

故選C。

11. C   解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C項,“寡人,諸侯對自己的尊稱”表述錯誤,應為“寡人,是諸侯的謙稱”。

故選C。

12. 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乾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後依據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資訊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D項,“既提到要維護鄭國的利益”與原文不符,燭之武在遊說秦伯時,隻字不提鄭國利益,全部在為秦國考慮。

故選D。

13.(1)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做邊邑,您知道那是困難的。

(2)現在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張西邊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晉國將從哪裡 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參考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駐紮在函陵,秦*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於是秦國就撤*了。

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也就離開了鄭國。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