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1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文後各題。晚歸山居劉滄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深秋頻憶故鄉事,日暮獨尋荒徑...

練習題3.37W

問題詳情:

1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文後各題。晚歸山居劉滄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深秋頻憶故鄉事,日暮獨尋荒徑...

1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文後各題。

晚歸山居

劉滄

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深秋頻憶故鄉事,日暮獨尋荒徑歸。

山影暗隨雲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劉滄詩歌的尾聯與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在意境上有何不同,各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2)賞析劉滄《晚歸山居》的寫景藝術,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回答】

(1)①劉詩意境悽清寂寥。夜*已深,四周寂靜,只有一輪明月相伴,將清輝灑滿院子,渲染了悽清寂寥的氛圍,表現了作者的孤獨與惆悵。

②王詩意境幽清明淨。一場秋雨後,只見皎潔的月光透過鬆枝星星點點灑落下來,又聞泉水淙淙流瀉于山石之間,意境幽清明淨,體現詩人的高潔情懷,流露出詩人對恬淡寧靜生活的嚮往。

(2)①以時間為序(移步換景)。從日暮到天*越來越黯淡,霧靄茫茫,再寫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籬門上的情景,以時間為序,寫了詩人一路所見之景。

②以動襯靜。黯淡的山影隨雲、水而動,晚鐘的聲音悠遠而渺茫,從茫茫霧靄中傳來,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描繪出傍晚時分山中的寧靜寂寥。(或視聽結合。頸聯從視覺角度描寫隨雲、水而動的山影,從聽覺角度表現悠遠而微茫的晚鐘聲,讓我們感受到山中景*的寧靜寂寥。)

③寓情於景。作者借茫茫的霧靄,稀疏的葉片,黯淡的山影,渺茫的鐘聲,清冷的月*等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孤獨以及對家鄉的深切思念。

【解析】

試題分析:(1)這是一道分析詩歌情感的題目,是詩歌必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句進行分析,此題注意考查比較詩句的意境,分析的時候藉助詩句內容,劉詩意境悽清寂寥。夜*已深,四周寂靜,只有一輪明月相伴,將清輝灑滿院子,渲染了悽清寂寥的氛圍,表現了作者的孤獨與惆悵。王詩意境幽清明淨。一場秋雨後,只見皎潔的月光透過鬆枝星星點點灑落也來,又聞泉水淙淙流瀉于山石之間,意境幽清明淨,體現了詩人的高潔情懷,流露出詩人對恬淡寧靜生活的嚮往。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本題考查藝術手法。由題幹可知“寫景藝術”。從日暮到天*越來越黯淡,霧靄茫茫,再寫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籬門上的情景,以時間為序(移步換景),寫了詩人一路所見之景。以動襯靜,寓情於景等,結合詩句內容分析。規範答題:第一步,指出運用了哪種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中作用。特別提示:答題時要區分“一”“些”“主要”等關鍵詞。如問“運用了哪一種藝術手法”,只答一種即可。如問“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至少兩種以上。詩歌的表達技巧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託物言志等。如本題以動襯靜。黯淡的山影隨雲、水而動,晚鐘的聲音悠遠而渺茫,從茫茫霧靄中傳來,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描繪出傍晚時分山中的寧靜寂寥。(或視聽結合。頸聯從視覺角度描寫隨雲、水而動的山影,從聽覺角度表現悠遠而微茫的晚鐘聲,讓我們感受到山中景*的寧靜寂寥。)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