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桃花以它俏麗的**、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人的...

練習題2.19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桃花以它俏麗的**、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人的...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桃花以它俏麗的**、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人的某種情緒和情感,匯入了人們審美的心理因素,逐漸形成了*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歷史悠久,從《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桃花文化還具有普遍*,舉凡戀愛、婚姻等人生喜慶活動,桃花總是“尚紅”禮俗的主要角*。包含“桃花”一詞的人名、地名更是不勝列舉。民俗中的“踏青”,採擷的也多是幾枝早開的俏麗桃花。至於與桃樹、桃實相關的文化事象,幾乎無所不在:“桃都”天雞報曉、王母蟠桃盛宴、壽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滿天下”……

桃花文化體現了*文化人的自然觀。人類誕生於大自然,與大自然永遠有一根剪不斷的臍帶。

大自然最美的季節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春天。“詠春”的詩文,傾注了*文人的熾熱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開的時節,於是鋪陳春景,不能不寫桃花……

永恆的自然界,極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動著*文人的藝術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的心願。*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質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識的對應物,加以抒寫。他們借桃花,歌頌自然美、勞動美、創造美,表現對永恆的自然、永恆的生命的嚮往。

桃花文化還滲透著“儒與莊禪互補”的文化精神。*的文人,一方面要身體力行,去實現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準備在理想之夢被擊碎時“窮則獨善其身”,寄情山水,迴歸田園,在莊禪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與解脫,於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自己,也為與他一樣的失意文人創造了一個虛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為一個“理想世界”,作為精神棲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著文人學士,形成了他們的“桃花源情結”。*一些文人並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尋,他們尋找桃花源,幾乎與屈子的《天問》一樣,上升為一種探求宇宙、社會和人生意義的思維模式。

(選自《*的桃花文化》)

1.下列不屬於“*文化人的自然觀”的一項是(3分)

A.永恆的自然界,極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動著*文人的藝術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的心願。他們借桃花,歌頌自然美、勞動美、創造美,表現對永恆的自然、永恆的生命的嚮往。

B.*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質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識的對應物,加以抒寫,這樣說來,表現生命的本質力量和情感意識就應該細緻描寫桃花。

C.大自然最美的季節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春天。“詠春”的詩文,傾注了*文人的熾熱情感。

D.春天又美在桃花盛開的時節,於是鋪陳春景,不能不寫桃花。

2. 對文中提到的“儒與莊禪互補”,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既積極參與“治國”,於不得已時又尋求解脫。

B.“治國”時也尋求“逍遙”,失意時也苦苦追求。

C.“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D.“經世致用”的理想與“超凡脫俗”的矛盾統一。

3.對本文第二段“從《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桃花文化代代沿襲。從先秦到今天,以至將來,綿延不斷。

B.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條研究*詩歌發展的線索。

C.桃花文化將貫穿於*詩歌的發展歷程,從《詩經》到現代詩。

D.桃花文化從《詩經》的“十五國”,逐漸遍佈於赤縣神州。

【回答】

1.選B。“表現生命的本質力量和情感意識就應該細緻描寫桃花”不符合作者的觀點。

2.選B。按“儒”的觀點,“治國”應“身體力行”,“失意”才追求“逍遙”。

3.選A。以兩首作品的名字,寫出桃花文化歷史之悠久。BC兩項侷限為“詩歌”。D項談的是地域。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