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 南宋范成大在...

練習題1.84W

問題詳情: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 南宋范成大在...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題。

南宋范成大在《醉落魄•棲烏飛絕》中雲:“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此乃一絕妙的境界,花影扶蘇,淡雲拂地,月光綽綽。而蘇軾的《水龍吟》也具此類風韻:“……一池萍碎。春*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朦朦朧朧,迷離憂愁,自有獨特的美感。

霧裡看花,乃*美學的一種境界,它構成了*含蓄美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曲徑通幽,以婉轉委曲的傳達,產生優雅流暢的美感;霧斂寒*在於從藝術形式的內部激起一種張力,從而創造一個迴盪的空間,展示豐富的藝術內容;霧裡看花,則通過迷離恍惚產生獨特的美感,與西方美學中的朦朧美有著相似的內涵,但卻略有不同,它具有獨特的哲學思想內涵。

謝榛謂作詩“妙在含糊”,董其昌謂作畫“正如隔簾看花,意在遠近之間”;惲南田曰“山水要迷離”……這些論述均意在說明,迷離微茫能產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

*古代有三遠之說,北宋郭熙以平遠、高遠和深遠為畫之三遠法。郭熙稍後的韓拙又提出三遠說:“郭氏曰:山有三遠……愚又論三遠者: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有煙霧暝漠、野水隔而不見者謂之迷遠;景物至絕而微茫飄渺者謂之幽遠。”

韓拙眼中,迷遠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山水境界。闊遠,彌望的是無邊的山*,幽遠更是“微茫飄渺“,也具有迷遠的審美特徵。故可說,韓氏“三遠”突出了迷遠的地位,使*畫的朦朧處理從技法而走向理論自覺。

唐宋山水畫就有很多重迷遠的例子,如李思訓善畫雲霧飄渺之態,《歷代名畫記》說他:“其畫山水樹石,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李成更以平遠迷離山景見長,蘇轍謂其:“縹緲營丘水墨仙,浮空出沒有無間。”二米(米芾、米友仁)將迷遠之景推向極至,他們所創造的“雲山墨戲”,就是以迷離漫漶之景為形式特*。

*畫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說,推崇南宗,其中二米的風格就被當做南宗畫的代表之一。在董其昌等人看來,二米的“雲山墨戲”做的是一種“宇宙的遊戲”,它使人能看到宇宙初開之象,在其朦朧恍惚的傳達中看出鴻蒙的意味。如米友仁的《瀟湘圖卷》如同一個夢中的世界。全幅畫以淡淡的水墨染出,輕雲出沒有無間,霧氣飄渺,樹木唯留恍惚的影,山只存若隱若現的輪廓。

園林藝術中也如此,園林中點點皆實景,你不能在園中起一絲雲煙,也無法在山前看一片夢幻,但*許多園林的創造恰恰就是為了飄渺的雲,為了迷離的雨,為那山前的暮靄,為那蕭寺的嵐氣設計的,看看他們為園景的命名就知道他們的用意。如“浮翠*”“遠香堂”“涵碧山房”“寄嘯山莊”等,景皆實,但起意皆虛,實景虛意,妙出玲瓏。虛意構思使園林給人留下更豐富的想象空間。

(節選自朱良志《麴院風荷:*藝術論十講》)

1.下列有關“*含蓄美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范成大在《醉落魄•棲烏飛絕》中雲:“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蘇軾的《水龍吟》“春*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等所描繪出的朦朧迷離的景象,就具有含蓄美的特徵。

B.在作者看來,曲徑通幽、霧斂寒*與霧裡看花構成了*含蓄美的三種形式,其中“霧裡看花”與西方美學中的朦朧美同中有異,不過西方的朦朧美具有獨特的哲學思想內涵。

C.曲徑通幽以婉轉委曲為表現形式,霧斂寒*重在從藝術形式的內部激起一種張力,霧裡看花藉助迷離恍惚而產生獨特的美感,三者在表達朦朧的美感上異曲同工。

D.蘇州園林建造中,在有限的實景基礎上,建造者從“浮翠*”“遠香堂”這樣的園景命名等角度使之具有虛意,這樣就在園林的虛意構思中使人們豐富的想象空間得以拓展。

2.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3分)

A.選文中,謝榛、董其昌、惲南田等人,均是各自領域中的佼佼者,但在對繪畫藝術美的理解上,他們眼中的含蓄美具有一致*:迷離微茫比清晰直露更具美感。

B.郭熙與韓拙均對繪畫中“遠“的畫法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而由郭氏“三遠”到韓氏“三遠”的山水畫法的轉變,使*畫的朦朧處理從技法而走向理論自覺。

C.“二米”將山水的迷遠之境推向了極致,如米友仁的《瀟湘圖卷》就體現“雲山墨戲”, 以迷離漫漶之景為形式特*的藝術特徵,這種畫風為董其昌等畫家所推崇。

D.李思訓的繪畫以善畫雲霧飄渺之態見長,李成的繪畫以平遠迷離山景見長,被後世視為唐宋山水畫看重迷遠的例*,《歷代名畫記》與蘇軾對他們的繪畫成就的評價都比較高。

3.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詩句描述的景象與選文中作者重點描述的審美觀最為接近的一項是(3分)

       A.*流天地外,山*有無中。(《漢*臨眺》)

       B.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C.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回答】

1.B(解析 B項“不過為西方的朦朧美具有獨特的哲學思想內涵”有誤,對應的原文第二節中說“霧裡看花,則通過迷離恍惚產生獨特的美感,與西方美學中的朦朧美有著相似的內涵,但卻略有不同,它具有獨特的哲學思想內涵”,把原文中的“它”換為“西方的朦朧美”,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

2.C(解析 A項對應資訊在原文第三段“謝榛謂作詩‘妙在含糊’,董其昌謂作畫‘正如隔簾看花,意在遠近之間’;惲南田曰“山水要迷離”……這些論述均意在說明,迷離微茫能產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可推知選項“但對繪畫藝術美的理解上”錯誤。B項對應資訊在文章第五段“故可說,韓式‘三遠’突出了迷遠的地位,使*畫的朦朧處理從技法而走向理論自覺”可以推知選項“……轉變,使*畫的朦朧處理從技法而走向理論自覺”說法錯誤。D項“《歷代名畫記》與蘇轍對他們的繪畫成就的評價都很高”,“都很高”錯。對應資訊在文章第六段“如李思訓善畫雲霧飄渺之態,《歷代名畫記》說他:‘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李成更以平遠迷離山景見長,蘇轍謂其:‘縹緲營丘水墨仙,浮空出沒有無間。’”)

3.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首先審清題幹“其詩句描述的景象與選文中作者重點描述的審美觀最為接近的一項是”,作者重點描述的審美觀是“朦朦朧朧,迷離憂愁,自有獨特的美感”“迷離微茫能產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使*畫的朦朧處理從激發而走向理論自覺”“唐宋山水畫就有很多重迷遠的例子”“整個畫面如一響夢幻,突出世人對世界如夢如幻的看法”“但起意皆虛,實景虛意,妙出玲瓏。虛意構思使園林給人留下更豐富的想象空間”,可看出強調的是朦朧美,一種“迷遠”之境,A項“*流天地外,山*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而“天地外”、“有無中”,又為詩歌平添了一種迷茫、玄遠、無可窮盡的意境,所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此項符合要求。)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