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傳統*重視人的主觀能動因素,強調官員對...

練習題1.61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傳統*重視人的主觀能動因素,強調官員對...

(一)論述類文字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傳統*重視人的主觀能動因素,強調官員對民眾的約束與塑造作用,因此,*的著眼點在“治吏”上,要求官員清正廉明就成了傳統*的核心訴求之一。而西方更著重於法典與制度的完備與執行,更為相信“法”的約束與規範作用。這就使得傳統*與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現非常大的區別。西方的官吏是技術型官僚,以對法制的熟稔和貫徹為考核依據,侷限在公權力領域,官員的私人領域並不影響其公權力領域的職位與權威。而傳統*既要求官員具備技術型官僚的職能,又要求官員充當萬民的表率,即所謂“青天大老爺”,被西方放置在個人層面的“道德”在傳統*卻恰恰是約束的重點。傳統*的*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產生清明的*,所以重視德*培養和德行考察。如上所述,傳統*對官員的監督,除外在的法律監督外,還從道德角度進行監督,形成對官員進行風憲糾*的言官系統。言官系統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發揮,以明代最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建立了對官員進行監督的常制,監察御史和給事中合稱“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這些人通常被稱為“言官”,專職*劾百司。監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內製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斷,大事奏裁,很有權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沒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負責,六部、地方*和監察御史、給事中不相統屬,避免了由於隸屬關係而對言官產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職能的有效發揮。

言官要起到肅清吏治的作用,由誰來擔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賢良方正”之人來充任言官,記憶體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氣,*上一定要忠君愛國。明成祖朱棣則進一步強調言官要“有學識、通達治”。不僅如此,明代還要求言官有實際的仕途經歷,不是僅憑藉書本上的抽象理念來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實務,不務空言。由於言官的道德勸諫職能,就必然對言官任職資格提出了*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職迴避。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父兄現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別衙門,照例循資外補。”其次對言官出身有資格限制。明代規定,不能選用胥吏出身者為言官,如果曾犯“奸貪罪名”,也失去獲選資格。在選任程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員要嚴格複雜很多,先要進行察訪,調查輿論民情,然後,“或策以時務,或試以章疏,議論正人”,最後擬出名單,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式也遠較普通官員複雜。

對言官體系的任職資格、選任與考核均如此嚴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經歷了洪武的嚴刑峻法之後走向常規,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體而言,因為能出現像海瑞這樣抬棺死諫的言官,有這樣一個群體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對言官自身要求嚴格之外,對言官也要進行有效保護,不因言獲罪是重要的原則。明代在制度上繼承了宋代不殺讀書人的傳統,言官在社會上有很高聲譽和公信力,儘管明代有言官因言得禍的時候,比如王陽明就是因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貶謫,但總體上,言官有人身安全的保障。由於明王朝非常強調從道德情*角度來培養士風,言官盡職盡責,哪怕是對皇帝也不放過,萬曆時期言官雒於仁曾批評萬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財氣也”。言官對*臣的監督也非常有效,嚴嵩當政時期,有十餘位言官前赴後繼地*劾嚴嵩,即便遭到嚴嵩假借皇權進行延杖、除名、貶謫、下獄等打擊報復也在所不辭,終於使嚴嵩父子伏法。言官對地方*的監督也頗為有效,當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時,地方運轉基本正常,言官可謂功不可沒。

(《明代言官監督與朝政興衰》,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傳統**的著眼點在治吏,重視官員的主觀能動因素;西方*的著重點在法制,強調“法”的約束與規範作用。

B.傳統*的官員是道德型官員,以清正廉明為考核依據;西方的官吏是技術型官僚,以對法制的貫徹執行為考核依據。

C.傳統*對官員的要求具有公私領域雜糅的特點,西方對官員的考核侷限在公權力領域,私人領域不影響其職位與權威。

D.在對官員的道德要求方面,傳統*將道德作為核心要求,而西方則置道德於個人層面,不要求官員充當道德的表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明朝的監察御史、給事中並不隸屬於六部和地方*,從體制上避免了對言官的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職能的有效發揮。

B.明朝選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對人選的*技能有較高要求,還對其道德品質、*素質、仕途經歷等方面有明確要求。

C.明朝制度規定,為保*言官發揮職能,言官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在京三品大臣,出身胥吏、曾犯奸貪,均不得擔任言官。

D.明朝言官選任程式嚴格複雜,不但要進行*調查,還要通過時務策問或章疏測試、人物品議等方式對人選進行考察。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傳統*極其重視官員道德的*功能,所以對官員的監督具有法律和道德雙重維度,言官須從道德角度監督官員。

B.明朝言官雖官階等級不高但權力很大,他們直接向皇帝負責,可對部分小事情即刻決斷,因而具有很高聲譽和公信力。

C.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統,整個言官群體也較好地發揮了勸諫作用和監督作用,因而明代的吏治比其它王朝較為清明。

D.明朝言官總體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這是他們能盡職盡責,積極發揮對皇帝、*臣和地方政 治的監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回答】

1.B(以偏概全。“以清正廉明為考核依據”錯,傳統*對官員是技術和道德的雙重要求)

2.C(偷樑換柱。“言官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在京三品大臣”錯,原文是說父兄現任在京三品大臣的言官必須改任)

3.B(強加因果。“直接向皇帝負責,可對部分小事情即刻決斷”,這些權力在言官中要看具體職位。“因而具有很高聲譽和公信力”,與前面的內容構不成因果關係)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