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14分)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

練習題1.1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14分)

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齊因孤國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敢問以國報讎者奈何?”郭隗先生對曰:“帝者與師處,主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與役處。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嘿①,則十己者至;人趨而己趨,則若己者至;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若恣睢奮擊,呴籍叱咄②,則徒隸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誠博選國中之賢者,而朝其門下,天下聞王朝其賢臣,天下之士,必趨於燕矣。”昭王曰:“寡人將誰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隗始。隗且被事,況賢於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自趙往;士爭湊燕。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二*年,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閔王出走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戰國策·燕昭王求士》)

    [注]①嘿:同“默”。②呴( x )籍叱咄:作踐人,呵斥人。

12.下列句子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然得賢士與共國             共:管理

B.詘指而事之                 指:通“旨”

C.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捐:捐獻

D.士爭湊燕                   湊:奔赴

13.下列名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14分)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故往見郭隗先生曰:“...

14.下列有關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文中刻畫的燕昭王,是一個虛心求教、勵精圖治的國君的形象。

B.燕昭王關注百姓的疾苦,二*年的“同其甘苦”使他得到了百姓的全力支援,這是他能復興燕國、打敗齊國的極為重要的條件。

C.郭隗雖是一個有歷史經驗、嫻於辭令、有從政才能的人,但他要燕王先從尊重他做起,這未免有些自傲之嫌。

D.在刻畫人物形象時,作者運用的方法同中有異:寫燕昭王主要寫他的言和行,寫郭隗則完全寫他與昭王的對話。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燕昭王收破燕後,即位,卑身厚*,以招賢者,欲將以報讎。(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國殷富,士卒樂佚輕戰。(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

12.C

13.B

14.C

15.(1)(3分)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後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豐厚禮物來招攬人才,希望將來憑藉他們的力量報仇。(譯出“*”“讎”各1分,全句句意通順1分)

(2)(2分)燕昭王悼念死者,慰問活著的人,與百姓同甘共苦。(譯出“吊”1分,全句句意通順1分)

(3)(3分)燕國殷實富足,士兵們生活*舒適,不怕打仗。(譯出“佚”“輕”各1分,全句句意通順1分)

【解析】

12.試題分析:捐,拋棄,捨棄,丟棄。上古時,作為“捐獻”的用法很少。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點評:在掌握有足夠量的實詞以後,具體的解題過程中還應該注意運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語境分析法,詞義是不定項的,許多詞語都具有多種意義,語境都是相對穩定的,根據上下文,通過分析語境就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詞義。二是結構分析法,注意文中排比句、對偶句、並列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象,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的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詞語的詞*、詞義。三是語法分析,可以根據實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們的詞*,進而推斷它們的意義。

13.試題分析:B表修飾/錶轉折;A.“趁著”C.“憑藉”D.“尚且”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點評: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應掌握規律,結合語境,推斷其用法。文言文的用詞造句是有規律的,只要處處留心,掌握規律,就能準確推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例如“以”字,“以+動詞”,“以”是連詞;“以+名、代詞”,“以”就是介詞。有的虛詞用法的判斷,還須結合上下文語境,綜合運用句法分析和文章理解兩種方法。

14.試題分析:C,並未有自傲之嫌。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點評:這類題的解題方法,一要準確把握題幹中所提的要求;二是訓練“以事解文”的能力,“事”就是事件敘述中所提供的事件背景和文段的註釋內容,用它來幫助理解文意;三要掌握辨析差異,排除干擾項的方法,考題中設計干擾項的方法一般有:誇大事實導致謬誤、偷換概念混淆是非、正誤夾雜真真假假。掌握了這些,就可有針對*地進行分析訓練,提高應試能力。

15.試題分析: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E級。

點評:要掌握翻譯的基本步驟和方法。理解和翻譯文中的句子,它需要我們掌握文言的詞法、句法特點、固定結構,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識並且要能夠在翻譯中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翻譯的基本步驟是:一是一定要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再進行翻譯;二是深入理解,找出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詞類活用等處,逐句翻譯;三是如遇難句,暫時放過,上下文譯完後再進行推敲。

<譯文>: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後登上王位,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拿出豐厚禮物來招攬人才,希望將來憑藉他們的力量報仇。因而去見郭隗先生說:“齊國趁著我國混亂,乘人不備而進攻。我非常瞭解燕國勢單力薄,不夠用來報仇。然而若能得到賢士一道治理國家,以洗刷先王的恥辱,是我的願望。敢問先生憑藉一國之力報仇該怎麼辦?”

郭隗先生回答說:“成就帝業的人與老師相處,成就王業的人與朋友相處,成就霸業的人與臣子相處,亡國之君只能同僕役小人相處(這裡是說越賢明的君王就越能招致才高的賢人,不能尊重賢人,賢人都會離去)。屈己之意(指:意思,想法)以侍奉賢者,恭敬地接受教導(北面:面朝北。古代正位是面朝南的,使賢者面朝南,自己面朝北,以表示虛心),那麼才能超過自己百倍的人就來了。奔走在人前,休息在人後,自己最先向賢者求教,最後一個停止發問(嘿:沉默),那麼才能超過自己十倍的人就來了。見面時別人有禮貌快步迎上來自己也就有禮貌地快步迎上去,那麼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來了。依著几案,拿著手杖,斜視用手示意別人去做事,那麼服雜役的僕人就來了。如果君主對人狂暴凶*,隨意打罵踐踏,那麼只有刑徒和奴隸在他身邊了。這就是自古實行正道求得人才的方法。大王果真廣泛選拔國內的賢者,而登門拜見,天下聽說大王拜訪那些賢臣,天下的賢者(便會)疾速到燕國來。”昭王說:“我應拜訪誰合適呢?”郭隗先生道:“我聽說古時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三年也沒買到。打掃清潔宮廷的人對他說:‘請允許我去尋求它。’國君派遣他去了。三個月後獲得千里馬,馬已死,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頭,返回去把此事回報國君。國君大怒,道:‘所要購求的是活馬,怎麼帶回死馬而丟失五百金?’涓人答道:‘死馬花五百金購買,何況活馬呢?天下必定認為大王您是能出高價買馬的人,千里馬現在就會到來了。’於是不到一年,千里馬來了好幾匹。現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攬賢士,先從我開始吧;我尚且被尊奉,何況勝過我的人呢?他們難道會嫌路遠而不來燕國嗎?”

於是昭王為郭隗專門建造房屋,並讓郭隗作為自己的老師。樂毅(戰國名將,率燕*先後攻佔齊國七十多城)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趙人,後為燕將)從趙國趕來,人才爭相奔向燕國。燕昭王悼念死者,慰問活著的人,與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年,燕國殷實富足,士兵們生活*舒適,不怕打仗。於是就用樂毅為上將*,與秦、楚、三晉(趙魏韓,三國的國君原是晉國大夫,後瓜分了晉國)聯合策劃攻打齊國。齊*敗,齊閔王外逃(至莒,不久被殺)。燕*獨自追趕敗退的齊*,深入到(齊都)臨淄,掠盡齊國的財寶,燒燬齊國的宮殿和宗廟。齊國城邑沒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