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①風景,作為小說的重要因素,不僅僅是交代人物活動的...

練習題6.33K

問題詳情: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①風景,作為小說的重要因素,不僅僅是交代人物活動的...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①風景,作為小說的重要因素,不僅僅是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還能孕育人的氣質,培養人的精神,從而揭示出人物*格形成的原因;同時,風景描寫還能營造氛圍,烘托氣氛,既用來感染讀者,也用來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紅高粱”的世界作為獨特的風景,兼具了以上的種種作用。 

②如果說人物設計對情節線索和善惡意識的偏離導致了閱讀活動的非道德化,那麼景物對情節線索的背離和對人物活動的包容則將閱讀活動引向對紅高粱世界的詩情領悟和純審美體驗。引起這一審美反應的景物主要是貫通全文的紅高粱和血海。它們都以紅*的**刺激著人們的感官,但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文字中寬廣的覆蓋能力使讀者不得不將它們作為閱讀與理解的重要視窗。

③“紅高粱”給予讀者更多的是有關生命的內容。它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移出背景”,二是“暴露真相”。 

④“移出背景”是《紅高粱》對現實日常語境的反叛。日常生活總是以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關係和經濟關係以及歷史文化為背景的,景物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構成背景。但《紅高粱》中,一望無際的紅高粱正是人物活動的空間,也是人物活動的背景。這種背景因為沒有外顯的人文**會使讀者感到新奇,並且暫時忘記了世俗生活中的種種規則,忘記人與人之間的你爭我鬥,甚至忘記被人們在現實中稱做善與美的東西,拉開了與世俗生活的距離。因為這裡沒有現實生活中的道德監督,也沒有世俗生活中的煩惱憂愁,它給人的是一個可以自由舒展自我的環境。厭惡現實約束的讀者還會將它當做精神自由的家園,而它所產生的恰恰是精神世界的浪漫主義和審美主義。 

⑤“暴露真相”也是紅高粱世界的重要功能,它使讀者的閱讀經驗不斷得到修改。在日常語境,自然風景是一種屏障,因而具有一種掩飾*。但是,《紅高粱》把掩飾改變為暴露,這不是因為其要展示什麼*暗面,而是因為它直言不諱地將紅高粱地裡發生的一切展示給了讀者。一幕幕英勇的悲壯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這種敘述語態將人的行為與紅高粱放在同一情感評價中,極易使讀者放棄閱讀類似作品時打探隱私的那種神祕心態,以平等的姿態去看紅高粱,去觀察人物的種種故事。景物與人物之間的那種等級感也隨之消失。於是,暴露真相實際上成了呈現事實,人與紅高粱連在一起,共同構成風景,成了展示人們渴望的那種自由舒展的人類生態景觀。 

⑥鮮豔的紅*由此也成了讀者感受人和自然的情緒象徵。紅*以其強烈的刺激力量使讀者接受了**自身對生命的暗示,對生命的張揚。而血海所解釋的是死亡。按照常識,讀者最初會把血海理解為一種殘酷和血腥,會產生一種類似於鬼氣森森的恐怖。但在閱讀過程中,文字對血海的展示可能消除讀者內心的恐懼感,將對死的畏懼變為對死亡的欣賞。這種欣賞態度當然是讀者將血海與紅高粱世界中的生命狀態聯絡起來的結果。 

(節選自金元浦《紅高粱:風景的意義》) 

1.下列對“紅高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高粱”交代了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揭示了人物*格成因,營造氛圍,感染著讀者和作品中的人物。

B.“紅高粱” 背離了情節線索,包容了人物活動,這將引發讀者對紅高粱世界的詩情領悟和純審美體驗。

C.“紅高粱”如同血海一樣,不僅以紅***刺激著人們的感官,也成為讀者閱讀與理解文字的重要視窗。 

D.“紅高粱”通過移出背景和暴露真相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因為它能夠給予讀者更多有關生命的內容。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紅高粱”沒有外顯的人文**,而具有反叛現實日常語境以及不斷修改讀者閱讀經驗的重要功能。

B.“紅高粱”作為自然景物,因為沒有外顯的人文**而在讀者的精神世界產生浪漫主義和審美主義。

C.“紅高粱”暴露式的敘述語態使讀者不會以打探隱私的神祕心態去看紅高粱,去觀察人物的種種故事。

D.“血海”的殘酷、血腥,因其與紅高粱世界中的生命狀態聯絡起來,而使讀者對死亡的畏懼變為欣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景”對於小說的意義在於感染讀者,並且防止導致閱讀活動引起的審美反應的非道德化傾向。

B.“紅高粱”作為移出背景、暴露真相的獨特風景,對文字的創作以及讀者的審美閱讀起著重要作用。 

C.“紅高梁”風景讓讀者感受到**自身對生命的暗示和張揚,在於其“紅*”具有強烈的刺激力量。 

D.人與紅高粱、血海融在一起,構成一種自由舒展的人類生態景觀,消除死亡的恐懼,彰顯生命的敬畏。 

【回答】

1. D( D項兩個分句間是因果關係,但從原文看,並不存在因果關係。該項資訊來自第③段,是兩個並列關係的句子。)

2.B(B項中偷換概念,將“背景”換成“景物”。資訊來源於第④段,選項對資訊整合錯誤。原文說“景物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構成背景”,“這種背景因為沒有外顯的人文**會使讀者感到新奇……”,“而它(指背景)所產生的恰恰是精神世界的浪漫主義和審美主義”。)

3.A (A項屬於文字內容的分析。“風景”對於小說的意義見文字第①段,它不僅僅“在於感染讀者”,文中沒有“並且防止導致閱讀活動引起的審美反應的非道德化傾向”的意思,關於“審美反應的非道德化傾向”見第②段第一句。)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