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小題。道光間,先生奉命封琉球國王。禮成,散步於館外,見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題識曰“...

練習題1.8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小題。道光間,先生奉命封琉球國王。禮成,散步於館外,見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題識曰“...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小題。

道光間,先生奉命封琉球國王。禮成,散步於館外,見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題識曰“天朝參將某公之柩”,異而詢之,則乾隆間護送封王之使,至彼國而以病死者也。問何不歸,曰:“海船忌載柩。”先生曰:“是俗忌耳,何足慮。吾當歸之。”謀於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吾兩人猶彼也,萬一死海外,亦無歸乎?請以吾舟載之,雖沉溺無悔。”而一舟之人亦皆執不可。先生怒,卒載之行。未一日,風浪大作,舟中人鹹歸咎於先生,請棄柩,先生不可,而風益暴,求者益眾。先生曰:“汝曹可為設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眾舁柩至船頭,為陳設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謂眾曰:“速投之海。”眾愕然,請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與俱投於海耳。”眾大驚,爭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於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正相持間,風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紛紜乃爾?”於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風恬波靜,安抵粵東。參將故粵人,訪其家而歸之。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謂歟?

先生曾授衡州府知府。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應童子試,先生見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讀書作文之法。衡陽一縣應童試者千餘人,侍郎是歲縣試,鹹擬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謂然。至正案發,乃第三。越數日,縣令召而語之曰:“以文論,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謝不知。曰:“府尊意也。府尊曰:‘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一衿之得失遲早皆可不計,今歲在吾署讀書,若縣試第一人,必謂明府推屋烏之愛耳,是其終身之玷矣。’”是歲侍郎竟不入學。後數年,乃隸諸生之籍。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8.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而一舟之人亦皆執不可       堅持

B.舟中人鹹歸咎於先生         怪罪

C.先生見而才之               才能

D.鹹擬正案第一               打算

9.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於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

B.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於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

C.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於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

D.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於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

10.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先生作為清國使者去冊封琉球國王,看到乾隆年間一位護送冊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的參將的靈柩,因為禁忌不得送回,長久擱置在琉球。

B.高先生決意把靈柩送回國,回來時海上風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靈柩丟到海里。他坐在一塊木板上,對眾人說:“把我也丟到海中。”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風平浪靜。高先生的封舟抵達粵東,參將的靈柩終於送歸祖國,終於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鄉。

D.高先生任積衡州知府時,特意交代衡陽縣令,降低童生彭雪琴縣試成績的名次,他當年也沒能進入縣學,而彭雪琴對高先生卻非常感激。

11. 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是俗忌耳,何足慮?吾當歸之。

(2)汝曹可為設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回答】

8.A

9.D

10.B

11.(1)這是民間的禁忌而已,有什麼值得顧慮的?我應該讓他迴歸故國。

(2)你們可以替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禱告,把不得不這樣做的意思(緣由)告訴他。

【解析】

8.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靠平時對課文知識的積累,在課外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B.咎:過失,罪過。名詞。C.才:認為有才能。名詞意動用法。D.擬:猜測,揣度。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9.

試題分析: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這句話的意思是:何敢然!吾意決矣。吾以一柩故,累爾眾人,不投之海無以對生者。然吾不與同投於海,又何以對死者?吾意決矣。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試題分析:解答這類題目一要注意從原文中尋找對應資訊,二要認真比較,不漏過任何字眼。命題者往往在轉述中變換一些資訊對答題者進行干擾,故解答這類題重在細心。“登木而坐”的“木”指棺木,這裡指參將的靈柩。

考點: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C。

11.

試題分析:翻譯語句要準確翻譯關鍵詞語,如(1)句中,關鍵詞“歸”譯為“迴歸”、“ 是俗忌耳”是判斷句。(2)句中關鍵詞“汝曹”譯為“你們”、“汝曹可為設祭”是省略句。翻譯時,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清道光年間,高螺舟先生奉命去冊封琉球國王。禮儀完成之後,在賓館外面散步,見到一間屋子中有棺材,前面有題識,是‚天朝參將某公之柩‛,感到驚奇,就向人詢問,原來是乾隆年間護送封琉球國王的使者,到了這琉球國因為生病死亡的。高先生問‚為什麼不回國‛,回答是:航海的船禁忌運載靈柩(裝著死人的棺材)。‛高先生說:這是民間的禁忌而已,有什麼值得顧慮的?我應該讓他迴歸故國。‛他跟副使商議,副使不同意,高先生說:我們兩人就像他,萬一不幸死在海外,也是這樣不能回國嗎?請用我乘的封舟運載靈柩,即使船沉沒了也不後悔。‛可是全船的人都堅持不同意。高先生很生氣,最終將靈柩載在船上航行。船啟航不到一天,風浪洶湧,船上的人都把罪過歸在高先生身上,請求丟掉靈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風颳得更猛,請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嘆息著說:他死在外國,我運載他的靈柩回國,現在反而要丟進海里。我將來用什麼去面對死者呢?你們可以給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禱告,把不得不這樣的意思告訴他。眾人把靈柩抬上船頭,替高先生陳設祭品。高先生穿衣帶帽走出來,登上靈柩,坐在上面,對眾人說:快把靈柩丟到海里。眾人都很吃驚,請高先生下來,高先生曰:我不下去了,將我跟靈柩一起投進海里吧。眾人大驚,爭著上前拉高先生下來,高先生大聲呵斥:你們怎麼敢這樣!我打定主意了。我因為一副靈柩的緣故,連累你們眾人,不把靈柩投進海里對不起活著的人,不過我不與靈柩一起投在海里,又用什麼去面對死者?我打定主意了。正在相持不下的時候,海上的風浪也平息了,高先生笑著說:船航行平穩如常,你們為什麼竟然這樣囉嗦?於是依然把靈柩抬下船艙。而大海從此風平浪靜,封舟安全抵達粵東。去世的參將原是廣東人,高先生尋訪到他的家,派人把靈柩送回去。仁愛的人一定有膽識,說的就是高先生這樣的人吧?

高先生曾擔任衡州知府,彭雪琴侍郎是他屬下的人,當時正要參加童子試,高先生見了,認為他有才華,招他到知府官署中,教給他讀書作文的方法。衡陽全縣參加童子試的有千餘人,彭雪琴這一年參加縣試,大家都猜測他在名單中是第一,他自己也認為是這樣。等到正式審定的名單公佈,卻是第三名。過了幾天,縣令叫他來,告訴他說:按照文章衡量,你應該第一名,也知道不能夠這樣的原因嗎?‛彭雪琴表示抱歉,說不知道。縣令說:這是知府大人的意思。知府大人說:‘彭某人將來的名譽地位未可限量。一個秀才的得失,遲早都可以不考慮。他今年在我官署中讀書,如果縣試得第一名,人們一定會說是知府大人愛屋及烏了,這就會成為他一生的汙辱了。’‛這一年彭雪琴結果沒有考上縣學。後來過幾年,才取得入學的資格。彭雪琴侍郎因此更為感謝高先生的知遇之恩。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