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二十五年,王壽夢卒。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餘祭,次曰餘眜,次曰季札。季札賢,而...

練習題2.4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二十五年,王壽夢卒。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餘祭,次曰餘眜,次曰季札。季札賢,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十五年,王壽夢卒。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餘祭,次曰餘眜,次曰季札。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矣’。君義嗣,誰敢幹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材,願附於子臧之義。”吳人固立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諸樊卒。有命授弟餘祭,欲傳以次,必致國於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且嘉季札之義,兄弟皆欲致國,令以漸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

四年,吳使季札聘①於魯,請觀周樂。去魯,遂使齊。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去齊,使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去鄭,適衛。說蘧瑗、史*、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衛如晉,將舍於宿(地名),聞鐘聲,曰:“異哉!吾聞之,辯而不德,必加於戮。夫子獲罪於君以在此,懼猶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猶燕之巢於幕也。君在殯而可以樂乎?”遂去之。文子聞之,終身不聽琴瑟。

適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於三家乎!”將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吾子直,或見疑,必思自免於難。”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

十七年,王餘祭卒,弟餘昧立。四年,王餘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讓,逃去。於是吳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則王餘昧後立。今卒,其子當代。”乃立王餘昧之子僚為王。公子光者,王諸樊之子也。常以為吾父兄弟四人,當傳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國,光父先立。即不傳季子,光當立。*納賢士,欲以襲王僚。十三年春,吳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季札於晉,以觀諸侯之變。楚發兵絕吳兵後,吳兵不得還。於是吳公子光曰:“此時不可失也。”告專諸曰:“不索何獲!我真王嗣,當立,吾欲求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使專諸置*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手*首刺王僚,遂弒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覆命,哭僚墓,復位而待。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

(選自《史記·吳太伯傳》,有刪節)

【注】①聘:諸侯之間派使節問候。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   不義:認為……不講道義

B.子速納邑與政                   納:接納、接受

C.辯而不德,必加於戮             辯:有才幹謀略

D.吾子勉之!                     勉:盡力,努力

14.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季札*上見微知著的一組是(3分)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矣” 

②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 

③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④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

⑤辯而不德,必加於戮  ⑥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季札是壽夢的第四個兒子,因為其賢能,壽夢曾想立他為國君,但是他沒有接受。不得得已,夢壽只好讓長子諸樊繼位,執掌國政。

B.諸樊死時,留下遺命令傳位於餘祭,是想按兄弟排行往下傳,以實現父親的願望,但季札的哥哥們都想做國君,就把延陵封給了季札。

C.季札出使之初路過徐國時,心裡已決定將自己的佩劍送給徐國國君;當他出使回來路過徐國時,徐國國君已經死去,季札將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旁邊的樹上。

D.公子光認為季子不肯接受王位,而自己的父親應該第一個繼位者,接下來應該輪到他自己。所以在楚國斷了吳*隊的退路,吳*陷入困境之時,公子光指使專諸殺死了吳王王僚,奪得了王位。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 吾子直,或見疑,必思自免於難。(3分)

 (2) 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3分)

 (3) 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嗚呼,又何其閎覽博物君子也(3分)

17.請用斜線(/)給下列短文中劃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回答】

【*】

13.B

14.C

15.B

16.

(1)您為人剛直,或許會被猜疑,(您)一定要慎思如何使自己免於禍患。(“直”1分;被動1分;句意1分)

(2)我能怨恨誰呢?(也只能)哀悼念死者,侍奉生者,等待天時到來。(賓語前置1分;“哀”“事”1分;句意1分)

(3)延陵季子的仁愛心懷,嚮慕道義終生不止,能夠見微知著辨別清濁。啊,(他)又是(一位)多麼見多識廣、博學多知的君子啊!(“見微而知清濁”1分;“何其”1分;句意1分)

17.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參考譯文: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會和道德日益衰微,禮義被拋棄,廉恥被摜在一邊,(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凜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風雨如晦中有*世的雞鳴,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實在未嘗沒有獨具卓識的清醒者啊!

【解析】

13.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納:交出。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①敘述的是子臧的事,表現的不是季札,物件錯。②表現的不是季札的*遠見,而是善察人心。⑤是季札的聽聞,不能表現季札的*遠見。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

試題分析:“但季札的哥哥們都想做國君”錯,應為季札的哥哥們都想把國君之位讓給別人。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6.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7.

試題分析:此類斷句題目在斷句時一定要遵守一個原則,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結合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以及這個句子的意思來思考斷句,尤其是要抓住關鍵詞(介詞、語氣助詞、連詞等等)。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二十五年(前561),王壽夢死。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餘祭(zhài),三子叫餘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賢能,因而壽夢曾想讓他繼位,但季札推辭不答應,於是壽夢讓長子諸樊繼位,總理諸種事務,代理執掌國政。

王諸樊元年(前560),諸樊服喪期滿,要把君位讓於季札。季札推辭說:“曹宣公死後,各國諸侯和曹國人都認為新立的曹君不義,要立子臧為曹君,子臧離開曹國,以成全曹君繼續在位。君子評論子臧說他‘能遵守節義’。您本是合理的繼位人,誰敢冒犯您呢!當國君不是我應有之節。我雖無能,也願學習子臧那樣的義舉。”吳國人堅持要立季札,他就拋棄了家室財產去耕田,吳國人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

十三年(前548),王諸樊死去。留下遺命把君位傳給其弟餘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傳弟,一定要把國位最後傳至季札為止,來實現先王壽夢的遺願;而且因為兄弟們都讚賞季札讓國的高風亮節,大家都想把國君之位讓給別人,這樣就能依次漸漸傳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號為延陵季子。

四年(前544),吳王派季札到魯國聘問,季札離開魯國,就出使到齊國。勸說晏平仲說:“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職。沒有這兩樣東西,你才能免於禍患。齊國的*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國家禍亂不會平息。”因此晏子通過陳桓子交出了封邑與官職,所以在欒、高二氏相攻殺的禍難中得以免禍。

季札離開齊國,出使鄭國。見到子產,如見故人。對子產說:“鄭國掌握*的人窮奢極侈,大難將臨,*定落於你身上。你執政時,要小心地以禮治國,否則鄭國將要衰敗!”離開鄭國後,季札到了衛國。非常欣賞蘧瑗(qúyuàn)、史*、史(qiū)、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說:“衛國君子很多,因此國家無患。”

從衛國到了晉國,季札要住在宿邑,聽到鼓鍾作樂之聲,說:“奇怪啊!我聽說有才無德,禍必加身。這孫文子正是為此得罪國君,小心翼翼尚恐不夠,還可以玩樂嗎?孫文子在這裡,就如燕在帷幕之上築巢那樣危險。而且國君尚在棺中停殯未葬,難道可以作樂嗎?”於是離開了。孫文子聽說後,一輩子不再聽音樂。

季札到晉國,欣賞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說:“晉國*將要落到這三家吧。”臨離開晉國時,對叔向說:“你要勉力而行啊!晉國國君奢縱而良臣又多,大夫很富,*將落於韓、趙、魏三家。您為人剛直,或許會被猜疑,(您)一定要慎思如何使自己免於禍患。”

季札剛出使時,北行時造訪徐國國君。徐君喜歡季札的寶劍,但嘴裡沒敢說,季札心裡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自己)還要到中原各國去出使,所以沒把寶劍獻給徐君。出使回來又經過徐國,徐君已死,於是季札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墳墓樹木之上才離開。隨從人員說:“徐君已死,又把寶劍給誰呀?”季子說:“不對,當初我內心已答應了他,怎能因為徐君之死我就違揹我自己的心願呢!”十七年,王餘祭去世,他的弟弟餘昧繼位。四年後,王餘昧去世,欲傳授王位給壽夢的弟弟季札。季札謙讓,逃離了。於是吳人說:“先王有遺命,兄長去世就由弟弟繼位,一定要到季子的頭上。季子今逃離,就由王餘昧繼位。現在餘昧去世,他的兒子應當繼位。”於是擁立王餘昧的兒子王僚為王。公子光,是王諸樊的兒子。始終認為自己父輩兄弟四人,應當傳位給季子。季子不接受做國君,公子光的父親最先做了國君。如果位沒有傳給季子,公子光應當繼位。於是暗地裡招納賢士,想憑藉這個來襲擊王僚。十三年春,吳國想趁著楚國有喪事而去攻打它,派季札到晉國去,觀察各諸侯的動靜。楚國發兵斷了吳*隊的後路,吳兵不能夠退兵。於是吳公子光說:“此時機不可失。”告訴專諸說:“不追求哪有收穫!我是正宗的王位繼承人,應當繼位,我想得到王位。季子即使來了,也不會廢掉我的。”於是派專諸把*首放到烤熟的魚中,擺在宴會上吃。專諸趁機手握*首刺向王僚,於是就弒殺了王僚。於是公子光代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廬。季子回來,說:“如果以前的君主不廢祭祀,*都尊敬君主,社稷大事也有好的規劃,那就是我的君主。我能怨恨誰呢?(也只能)哀嘆死者,侍奉生者,等待天時到來。不是我想作亂,正直的人就有人跟從,古今以來都是這樣。”於是向吳王覆命,到王僚的墓前哭拜,又讓出自己的官位。

太史公說:孔子說過:“太伯可以說是道德的巔峰,三次把天下讓給別人,百姓都不知用什麼言辭來稱讚他才好。”延陵季子的仁愛心懷,嚮慕道義終生不止,能夠見微知著辨別清濁。啊,(他)又是(一位)多麼見多識廣、博學多知的君子啊!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