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當代李清照”一一沈祖棻一提到沈祖棻,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當代李...

練習題2.5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當代李清照”一一沈祖棻一提到沈祖棻,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當代李...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當代李清照”一一沈祖棻

一提到沈祖棻,人們都不約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當代李清照”的稱號。吳宓曾盛讚沈祖菜:“棻詞殊佳,宓所識女中第一。”

沈祖棻19 09年生於蘇州一個保留著濃厚的文化傳統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薰陶使她自幼就對文學顯露出強烈的愛好和天賦。1932年,這個年僅23歲的大學生,憤然執筆,以一闋(<浣溪沙》,將“九一八”事變後國人對山河破碎的憂患,傳遞得濃密婉轉,令*大學文學院長汪東拍案叫絕,更令祖棻由此贏得“沈斜陽”別號一一芳草年年記勝遊,*山依舊豁吟眸.鼓鼙聲裡思悠悠。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學國學研究班,1937年與小她四歲的金陵大學同學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結婚,那是南京被日機瘋狂轟炸後他們的匆忙避難之地。抗戰期間,他倆輾轉在成都、樂山等地的幾所大學任救。1942年,沈祖菜在金陵大學授課時,物*了一些有造詣的學生成立正聲詩詞社,她還將四位學生的詩詞結整合((風雨同聲集>出版。正是“月裡山河連夜缺”的動盪歲月,這群師生用他們對古典詩詞的摯愛,堅守了對中華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詞人和評論家,然而,無論創作還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備受干擾:年輕時便遭逢戰亂,飄搖動盪的歲月裡,讀書人的三尺書桌豈能安寧? 38歲時剖腹產女,庸醫將一塊手術巾遺留在她腹內,此後幾年備受折磨;她與程千帆夫妻情深,卻聚少離多。1956年,沈祖菜從南京來到武漢,與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執教於武漢大學,孰料時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他蒙冤和被遣送鄉下勞動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持、負擔。除了“八口曾為巧婦炊”的繁瑣艱難,作為“右派家屬”,更要吞嚥無盡的冷眼、歧視;夫妻倆城鄉兩隔,惟有書信往還,她那首讀來**的七律,題為《千帆沙洋來書,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難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嘆,感賦》。好容易盼得到“*”結束,沈祖棻卻於1977年不幸死於車禍。那個悲傷欲絕的苦夏,程千帆揮淚、揮汗整理亡妻遺稿。這是一對患難夫妻與文字知音最後的對話,也是他對沈祖菜最體貼、周全的紀念吧,詞在而人亡,讓她的作品存世並傳揚,成為程千帆最大的心願.他整理、出版了她的大量遺作,包括她最負盛名、滋養了無數讀者的古詩詞鑑賞文字《宋詞賞析》《唐人七絕詩淺釋》。

沈祖菜填詞的方向不是吟風弄月或僅訴一己悲歡,而是側重於寄託國家興亡之感,所謂“亂世死生何足道,漢家興廢總難忘”。如果說,李清照早年還有眾多詞作,記錄了優裕日子裡的閒情雅趣,沈祖棻則是從年輕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慘了:日寇肆虐,蒼生蒙難,將士喋血……那些人間愁苦或壯懷激烈,不能不湧入她的筆端。從1932年到1949年,她填詞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創作於抗戰時,好些詞讓人讀來愁入肝腸或熱淚盈眶。1944年8月的衡陽之戰,守城戰士喊著“來生見”的豪言,與日寇殊死拼搏。沈祖棻聞訊,寫下悲歌慷慨的《一萼紅》,被詞壇稱為“千古一嘆”抗戰結束後的時局凋敞,民生多艱,沈祖菜在詞裡也多有反映並痛加鍼砭。最為難得的是,無論寫亂世兒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還是傷心“無限斜陽,有限*山”,她都絕無標語口號式的直露淺白,或辭勝於情的矯揉造作.那些急管繁弦,被排程得細密婉麗,既情動於衰,又有深湛的學養支撐,發聲吐字遂珠國王潤、餘韻悠長。

沈祖棻1976年6月的日記寫道:“與早早(外孫女)折夾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莖,松枝二小枝,*瓶,燈光下美好有致。”不要忘了,那正是“*”末期,大地還籠罩著瘴氣,她也行至晚年,又飽經摧折,而情致依然細膩碗約。讀來不由得心生感嘆:雖然沈祖棻絕無尋常閨*詩人的小女兒口吻,但那幾莖野草、閒花、樹枝多麼能透露資訊,對女詩人來說,最理想、最相宜的場景,真應該是攜一卷詩書,尋芳歸來,再從容把玩案上清供。

人人都說“國家不幸詩家幸”,這言之鑿鑿的公理,不知是由多少代詩人的悲劇*人生堆砌和淬鍊而成,假如李清照、沈祖棻們有幸一直安享太平安閒歲月,比如,早上慵懶醒來,閒看簾外綠肥紅瘦;或行舟至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那麼,詩詞寫得清淺、纖柔些又何妨呢?所謂的詩家之幸,不要也罷。

相關連結

①沈祖棻,字子苾,筆名絳燕、蘇珂。我國現當代最優秀的詞人、詩人、文學家,文論家,著名教授,曾任教於華南多所高等學府中文系。有“當代李清照“美譽,與夫一一著名文學教授程千帆合稱“程沈”,曾被師友贊為“昔時趙李今程沈”。

②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沈祖棻沒有李清照早年那種優裕時光,她的詞作不在吟詠風月,而多表達國家興亡之感,關心國政,鍼砭時弊。

B.沈祖棻一生飽經坎坷,尤其是1956年丈夫被打成右派後,夫妻二人經歷了近20年的分離,其間,她飽嘗生活的艱*和無盡的深重的折磨。

C.23歲時,沈祖菜以一闋《浣溪沙》一鳴驚人,*大學文學院院長汪東對詞作濃密婉轉的憂患之情拍案叫絕,並由此送她別號“沈斜陽”。

D.“國家不幸詩家幸”,假如沈祖棻一生安享太平安閒的歲月,那麼,這種缺少悲劇經歷淬鍊的人生一定只會孕育出清淺、纖柔之作。

E.沈祖棻晚年那篇有關*瓶的日記,不但情致細膩婉約,詩人氣質展露無遺,更重要的是其中隱隱寄託了她心中對安寧生活的渴望。

12.沈祖棻作為“我國現當代最優秀的詞人”,她的愛國精神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

13.沈祖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結合文字簡要分析。

14.沈祖棻有“當代李清照”的美譽,你認為沈、李二人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結合文字,陳述你的觀點並作分析。

【回答】

11.AE(答A給2分,答E給3分,答B給1分,  C.D不給分)

12.①“九一八”事變後,她以一闋《浣溪沙》,表達了國人對山河破碎的憂患。②抗戰期間,她成立正聲詩社,用對古典詩詞的摯愛,堅守了對中華文化的深情。③抗戰期間,面對日寇肆虐、蒼生蒙難、將士喋血,她以大量詩飼表達人間愁苦或壯懷激烈,針對衡陽之戰,她創作了悲歌慷慨的詞壇稱為“千古一嘆”的《-萼紅》。④抗戰勝利後,她鍼砭時事,反映時局凋敝,感嘆民生多艱。

13.①沈祖棻有擔當,有愛國責任感。國難之時,並未置身世外,她與學生成立正聲詩詞社,用他們對古典詩詞的摯愛,堅守了對中華文化的深情。②沈祖棻堅毅不撓。她年輕時便遭逢戰亂,歲月飄搖動盪。人生晚景的後20年中,與丈夫生離兩地,她*持、負擔一家三代的生活,還承受了無盡的冷眼、歧視。③沈祖棻富有情趣。雖行至晚年,又飽經摧折,但日記中所表達的情致依然細膩婉約,格調高雅,情趣盎然。

14.沈李二人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二人的人生經歷和詩詞創作均有相似之處。

①兩人同出書香門第,早年即接受濃厚的傳統文化的薰陶。沈祖棻出生於有著濃厚文化的地主家庭,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家庭文化氛圍都對她們二人的成長產生了影響。②兩人與丈夫有志趣相投、盡情酬唱的佳話。李清照與丈夫志同道合致力於書畫金石蒐集;沈祖菜與程千帆共同執教,研究詩詞文學,並且她們都與丈夫有過詩詞酬唱。③兩人都曾在戰亂中飽嘗顛沛流離之苦,作品帶有深深的時代烙印。李清照經歷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難,用她的詩作反映了時代的特徵;沈祖棻也同樣經歷了日寇侵襲山河破碎的苦難,她的詩作也寄託了國家興亡之感。④兩人都有非凡的詩詞才華。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一生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詞作,為後人稱道;沈祖棻也有大量詞作存世,並因詩詞理論著作富有盛名。

【解析】

11.B項“無盡的深重的折磨”於文無據;C項“並由此送她別號”不正確,文字第二節“令*大學文學院長汪東拍案叫絕,更令祖棻由此贏得‘沈斜陽’別號”,可見別號並不是院長汪東所送;D項說法絕對化。

12.這是一道資訊篩選、歸納、概括的題目,是實用類文字閱讀必考的題目,尤其是人物傳記常考的題型,答題時注意審清題幹,然後鎖定區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題是區域性篩選的題目,要立足原文,找到“愛國精神”,主要根據時間順序,分為九一八、抗戰期間、抗戰結束,“愛國”的表現應該是所作所為。篩選出小的方面,如“她成立正聲詩社,用對古典詩詞的摯愛,堅守了對中華文化的深情”“抗戰勝利後,她鍼砭時事,反映時局凋敝,感嘆民生多艱”等,分條理概括。

13.其實本題是變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題,應該緊緊圍繞“沈祖棻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中心問題,即他個人具有的內在、外在的特點特徵。閱讀全文,逐段逐句地篩選文章資訊,並加以概括。根據時間變化,先圈出有關語段“以一闋(<浣溪沙》, 將“九一八”事變後國人對山河破碎的憂患,傳遞得濃密婉轉”“物*了一些有造詣的學生成立正聲詩詞社,這群師生用他們對古典詩詞的摯愛,堅守了對中華文化的深情。”“抗戰結束後的時局凋敞,民生多艱,沈祖菜在詞裡也多有反映並痛加鍼砭”,然後分條概括。

14.本題為探究題。既涉及到文章的內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字結合材料連結,找到體現她們的共同之處,用文中的事例進行說明,然後分析自己的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