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題。美與同情豐子愷①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裡,便給我整理東西。他看見我的掛...

練習題2.3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題。美與同情豐子愷①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裡,便給我整理東西。他看見我的掛...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 題。


美與同情


豐子愷


①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裡,便給我整理東西。他看見我的掛錶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給我翻轉來。看見我的茶杯放在茶壺的環子後面,給我移到口子前面來。看見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順一倒,給我掉轉來。看見我壁上的立幅的繩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給我藏到後面去。我謝他:“哥兒,你這樣勤勉地給我收拾!”


②他回答我說:“不是,因為我看了那種樣子,心情很不安適。”是的,他曾說:“掛錶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氣悶浴”“茶杯躲在它母親的背後,教它怎樣吃奶奶鑰”“鞋子一順一倒,教它們怎樣談話鑰”“立幅的辮子拖在前面,象一個鴉片鬼。”我實在欽佩這哥兒的同情心的豐富。從此我也著實留意於東西的位置,體諒東西的安適了。它們的位置安適,我們看了心情也安適。於是我恍然悟到,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學的描寫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繪畫的構圖上所經營的問題。這都是同情心的發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於同類的人,或至多及於動物;但藝術家的同情非常深廣,與天地造化之心同樣深廣,能普及於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類。


③我次日到高中藝術科上課,就對她們作這樣的一番講話: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面,各人所見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樹,在博物家,在園丁,在木匠,在畫家,所見各人不同。博物家見其*狀,園丁見其生息,木匠見其材料,畫家見其姿態。


④但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樹的因果關係,畫家只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而別無目的。所以畫家所見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實用的方面。換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價值標準,與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們僅就事物的形狀、**、姿態而欣賞,更不顧問其實用方面的價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塊怪石,在實用上全無價值,而在*畫家是很好的題材。無名的花,在詩人的眼中異常美麗。故藝術家所見的世界,可說是一視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藝術家的心,對於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⑤故普通世間的價值與階級,入了畫中便全部撤銷了。畫家把自己的心移入於兒童的天真的姿態中而描寫兒童,又同樣地把自己的心移入於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寫乞丐。畫家的心,必常與所描寫的物件相共鳴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備這種深廣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劃,決不能成為真的畫家。即使他能描畫,所描的至多僅抵一幅照相。


⑥畫家須有這種深廣的同情心,故同時又非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力不可。倘其偉大不足與英雄相共鳴,便不能描寫英雄;倘其柔婉不足與少女相共鳴,便不能描寫少女。故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


⑦藝術家的同情心,不但及於同類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於一切生物、無生物;犬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詩人常常聽見子規的啼血,秋蟲的促織,看見桃花的笑東風,蝴蝶的送春歸;用實用的頭腦看來,這些都是詩人的瘋話。其實們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廣其同情心,及於萬物,就能切實地感到這些情景了。畫家與詩人是同樣的,不過畫家注重其形式姿態的方面而已。沒有體得龍馬的活力,不能畫龍馬;沒有體得松柏的勁秀,不能畫松柏。*古來的畫家都有這樣的明訓。西洋畫何獨不然鑰我們畫家描一個花瓶,必其心移入於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體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現花瓶的精神。我們的心要能與朝陽的光芒一同放*,方能描寫朝陽;能與海波的曲線一同跳舞,方能描寫海波。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涯,萬物皆備於藝術家的心中。


⑧為了要有這點深廣的同情心,故*畫家作畫時先要焚香默坐,涵養精神,然後和墨伸紙,從事表現。其實西洋畫家也需要這種修養,不過不曾明言這種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對於事物的形*姿態,多少必有一點共鳴共感的天*。房屋的佈置裝飾,器具的形狀**,所以要求其美觀者,就是為了要適應天*的緣故。眼前所見的都是美的形*,我們的心就與之共感而覺得快適;反之,眼前所見的都是醜惡的形*,我們的心也就與之共感而覺得不快。不過共感的程度有深淺高下不同而已。對於形*的世界全無共感的人,世間恐怕沒有;有之,必是天資極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隸,那些真是所謂“無情”的人了。


⑨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讚美兒童了。因為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於人類,又自然地及於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換言之,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本來是富於同情的。只因長大起來受了世智的*,把這點心靈阻礙或銷磨了。惟有聰明的人,能不屈不撓,外部即使飽受*,而內部仍舊保藏著這點可貴的心。這種人就是藝術家。


⑩西洋藝術論者論藝術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說。所謂感情移入,就是說我們對於美的自然或藝術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於其中,沒入於其中,與之共鳴共感,這時候就經驗到美的滋味。我們又可知這種自我沒入的行為,在兒童的生活中為最多。他們往往把興趣深深地沒入在遊戲中,而忘卻自身的飢寒與疲勞。葉聖經曳中說:“你們不象小孩子,便不得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浴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藝術的修養而重新面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節選正《靜觀人生》湖南文藝出版社)


16.文章第四段說:“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麼,畫家所見應是什麼,“前三者”所見又都是什麼呢?(4 分)


答:畫家所見應是:


“前三者”所見都是:


17.援文章第七段說:“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涯”,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4 分)


18.文章第九段為什麼說“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4 分)


19.援聯絡上下文,談談文章最後一段引用《聖經》中的話有哪些作用。(5 分)

【回答】

16.參考*:美的世界(或:一視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實用方面的價值)


評分標準:4 分,每點2 分,第一點答”畫家只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而別無目的。”給1分;第二點答”只從自己職業的角度看待樹的價值。”給1 分。(大意對即可)


17.參考*:這是一個美的世界,藝術家的同情心,普遍地及於一切生物、無生物,


②使它們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


評分標準:4 分,兩個要點,每個要點2 分,答成”萬物皆備於藝術家心中”得2 分。(大意對即可)


18.參考*:①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於兒童同情的物件不但及於人類,又自然


地及於其它一切事物;③兒童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


評分標準:4 分,答對一個要點,給1 分,答對兩個要點給2 分,答對三個要點給4 分。


(大意對即可)


19.參考*:①印*前文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心,具有自我”感情移入”(或”沒入萬物”)的行為;②突出”感情移入”(”自我沒入”)行為的可貴;③人只有用心感知萬事萬物才能體味到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評分標準:5 分,答對一個要點,給1 分,答對兩個要點給3 分,答對三個要點給5 分。


(大意對即可)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