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流淚的滕王*                  潘碧秀*畔小舟、輕搖的蘆葦、南來...

練習題5.03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流淚的滕王*                  潘碧秀*畔小舟、輕搖的蘆葦、南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流淚的滕王*                   

潘碧秀

*畔小舟、輕搖的蘆葦、南來聚攏的風……贛*上一覽無餘,視野裡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的一隅,獨想王勃。

遊人脆脆的思緒如牽強的秋風,薄薄地依偎在滕王*穿越時空的堅強裡。站在清冷的滕王*上,睜眼閉眼間全是王勃清瘦憂鬱的神情。斜陽擁抱著欲泣的滕王*,*影斜斜地躺在*水裡盪漾。帝王君子猶不見,檻外長*空自流。寂寞的*上,觥籌交錯的場景不復存在,詩弦管樂也只是附和。我坐在*的階梯上獨自聽*的聲音;*波的皺褶裡藏著絕代的才子王勃。

*的憂傷無聲息地讓我追隨。每一寸樓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絃上顫動。想為流淚的滕王*續一首詩,詩裡面是傷痕累累的王勃。流淚的滕王*日日孤寂地走入我夢中,獨自徘徊復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詩句,無數醒著的黑暗的夜裡,枕著*影到天明。

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於不同風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貶,然而層層不得意卻抹不掉他悠遊於世、歌舞人生的脾*。貶到贛*邊任小刺史,他仍意興遄飛地要為自己建一座*“拍檀板唱歌,舉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臨放歌。那個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獨角戲”正上演著。他深望著水天相接的*面,感慨人生如*面枝柯,沉浮復沉浮,一腔*和渴望卻在紙上無羈地飄灑,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紙背的全是對生活的嚮往。有人說“厚積”是為了“厚發”,王勃客居劍南數年,終有了其巔峰之作。滕王*只不過是顯其巔峰昂然之姿的一種憑藉罷了。此時的長安,或許已將王勃淡忘得一乾二淨。誰會在撫箏時,思緒在箏上游移間,想起王勃?如今,贛*畔的孤鶩年年此時都要背起王勃饋贈給它們的禮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飛,托起無限秋水長天的風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遊人仍在*上徘徊留連,眺望*外水雲間,心似*水茫茫,欲拍欄干。淺雲灰灰地襯著*,如一雙飽蓄淚水的眼瞼。

扁舟載著一截悠悠的*影,憂鬱地前行,湧起的*浪層層間依稀可見當年王勃的風姿。這個自幼飽讀詩書、貫通九經的青年,彳亍於線裝書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縮在蜀地的鄉居里,不再想讀書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長安已遙遙又遙矣。無人識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縱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內驚瞻”(楊炯語)。人生有許多門,可其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是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遺憾的門。王勃若一心為文,歷史也許會重新改寫吧。可惜,王勃在劍南之地逍遙了三年,終究不甘寂寞,躊躇北上,到河南任參*。書生之迂,終惹大禍,龍顏大怒,險丟小命。人生沉浮反覆,王勃心冷了。

“一片*/躲在雲層下/疲倦和黃昏的鳥一樣/面對*水慟哭。”*水緩緩流,終有溫柔得叫人落淚的時候。一介書生咬文嚼字,終有讓人品錯味的時候。該張皇,迷惘,失落,還是憤懣?畢竟人生不是“數點扁舟向斜陽”那樣詩意、簡單而又直觀。——人無語,惟有惆悵地醉去。滕王*不在出產帝王將相的長安,站在這玲瓏典雅的*上,贛*無限風情一覽無餘,王勃的夢魂可以與*相依偎至永遠了。

昆德拉說:生活是棵長滿可能的樹。王勃在客居劍南的日子裡,也許模擬了日後的種種可能,卻沒料到人生最絕望的一種可能就立在水中候著。

王勃如斷線的紙鳶一頭栽進*裡去了,靈魂可依附在了*中魚兒身上?想他經行處會不會開出一*的花來,讓魚兒也欣喜,讓魚兒也惆悵。

斜陽已成餘輝,*上人去,鳥去,空留一片寂寥。

(選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6.文中劃線句子“人生有許多門,可其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是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遺憾的門”有什麼含義?(4分)

7.結合文意,概括“想為流淚的滕王*續一首詩,詩裡面是傷痕累累的王勃”一句中“傷痕累累”的具體內容。(6分)

8.文章為什麼以“流淚的滕王*”為題?這樣有什麼好處?(4分)

9.簡析本文最後一段寫景的作用。(6分)

【回答】

6.選擇永遠敞開的門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成為坦途,而選擇那扇關著的門,可能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遺憾。意在惋惜王勃沒能一心為文,去敲了那扇不屬於自己的官宦之門,誤入官場,觸怒龍顏,終至留下落泊溺水而死的遺憾。

7.懷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縱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過早結束了人生。

8.(1)王勃曾在滕王*抒寫才情,寫就了《滕王*序》,使滕王*名聞天下。文章寫“流淚的滕王*”實際是在寫自己為王勃的際遇而感傷流淚。(2)作者借滕王*上憑弔王勃,描寫了王勃當年在滕王*上寫詩作賦的昂揚奮發的精神,既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同時又表達了對王勃難言的遺憾與傷痛,慨嘆王勃不該去敲那扇不屬於自己的官宦之門,而應在文學的殿堂裡揮灑自己的才情,抒發了對王勃的千古之思。(意對即可)

9.以景語作結,已景表情。斜陽已經成餘暉,逝者不可追,留下的是無限的寂靜,表現了作者對王勃早逝的惆悵與無奈。在內容上升華主題。在結構上照應前文。抒情委婉含蓄,讓讀者有無限的想象空間。

【解析】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能力。“人生有許多門,可其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是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遺憾的門”,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有“門”“敞開”“敲門”“遺憾的門”;然後迴歸文字,找到這句話的語境,“王勃若一心為文,歷史也許會重新改寫吧。可惜,王勃在劍南之地逍遙了三年,終究不甘寂寞,躊躇北上,到河南任參*。書生之迂,終惹大禍,龍顏大怒,險丟小命。”,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對於王勃來說,“遺憾的門”指的是官宦之門,最終的結果是“終惹大禍,龍顏大怒,險丟小命”。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典例拓展】《壺口的黃河》第20題,文章結尾強調“該有人為黃河作傳,那應是*人的自傳”,這句話有什麼含義?(4分)此題所給的語句是“該有人為黃河作傳的,那應是*人的自傳”,句中的重點是“該”和“*人的自傳”。參考*:“該有人為黃河作傳”,因為黃河體現了*的歷史與*人的精神(或黃河哺育了中華文明);“應是*人的自傳”,是指應該由*人自己為黃河作傳,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羅河那樣由歐洲人來作傳;*人通過為黃河作傳來表現*人的歷史和精神,所以是“*人的自傳”。解題要點:就句子分析語法,抓關鍵詞,如是複句先分層,單句找主幹;就有效資訊區,找解讀點,資訊先分類,明確其聯絡;聯絡全文主旨,發掘深意,體現作者觀點態度的句子;分層對點答題,緊扣原文。考場*例析:黃河是*的母親河,養育了無數華夏兒女,所以每一個炎黃子孫有義務為她寫傳記;黃河是母親河,她的傳記應由她哺育的炎黃子孫來寫,且傳記本身也應能體現*人傳記的精神。第一個*只回答了“那應是*人的自傳”的表層意思,故只能得1分;第二個*既回答了“那應是*人的自傳”的表層意思,也回答了其深層意思,故能得2分。

7.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概括‘想為流淚的滕王*續一首詩,詩裡面是傷痕累累的王勃’一句中‘傷痕累累’的具體內容”,這是考查學生理解句子含義和篩選概括資訊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這句話,理解“傷痕累累”的意思,是“形容傷痕很多”的意思;然後分析這句話和上下文的關係,藉以確定答題的區域,這句話在文章的第三段,由第三段和上下文的關係可以看出,*應在下文。第四段寫其懷才不遇,放縱文字;第六段,寫其仕途受挫;第七、八段寫其溺水而亡。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示】解答此類題①整體感知。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評價的基礎。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義或目的,整體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評價的根本。要認真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取得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評價中出現以偏概全、主觀片面等問題。②篩選文中的關鍵資訊。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

8.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文章為什麼以‘流淚的滕王*’為題?這樣有什麼好處”,這是考查散文標題的作用和含義。首先應明確散文標題的一般作用和含義,然後再按照這一套路思考,還要到文中找到與“流淚的滕王*”相似的內容。“流淚的滕王*”,此處的“滕王*”一指實實在在的建築,而王勃因在此寫過《滕王*序》且一舉成名,故作者實際上是為王勃的遭遇而傷感;“流淚”既對王勃的遭遇表示遺憾和傷痛,又有對王勃不該去選擇官宦之門的慨嘆。

【考點定位】對作品進行個*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典例拓展】 1.點明寫作物件的特點和多層含義。任林舉《嶽樺》(全國卷2)、楚巖《老屋》(天津卷)、和谷《司馬祠》(*卷)、《畫家黃永厚》(*蘇卷)等,這些作品,直接點出了作者所寫作的物件。閱讀中我們特別關注其物件的特點,探究作者為何寫這一物件。雷抒雁《**的荒漠》(全國卷1)、楊振聲《書房的窗子》(湖北卷)則在物件前添加了修飾或者限制*詞語,組成偏正結構的標題。閱讀中,我們更要注意通過物件前面的修飾語,結合文章內容仔細揣摩其內在的含義,明確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林斤瀾《春聲和春深》(上海卷)這類的標題則屬於關係命題,閱讀時我們應該從二者關係的角度加以分析、推敲和理解。從而真正讀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2.表達作者主觀的感情和態度。張煒《木車的*》(浙*卷)、周劼人《寂靜錢鍾書》、張煒《耕作的詩人》(廣東卷),這些標題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表達感情的詞語,如“*”“寂寞”,這是是作者對物件的主體特徵內在感情的一種概括,我們要結合文章內容準確理解其含義;而如“耕作”這樣的動詞,也讓我們自然聯想到勞動的踏實、*苦和苦苦追尋的感情,閱讀時對“耕作”的含義和作者的感情自然也應該全面把握。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周國平《記住回家的路》(山東卷)、張笑天《上善若水》(*蘇卷)等,是以句子為標題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達或哲理的啟示。理解前者,需聯絡定語“回家”,讀出它的表層和深層含義,能更好地把握其哲理;理解後者,需進一步弄清此“水”的寬泛意義和具體環境,則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認識。4.成為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從構思看,寫景狀物的散文如果以寫作物件為標題,這個寫作物件常常就成為了文章的線索,並能夠設定全文的結構思路,如課文《荷塘月*》,作者在月下繞著荷塘而行,圍繞著荷塘和月*展開描寫,其主體內容就是先寫月光下的荷塘,再寫荷塘上的月*,以及荷塘的四周,使文章線索明確,結構清晰。而09大學聯考題中任林舉《嶽樺》(全國卷2)、楚巖《老屋》(天津卷)、楊振聲《書房的窗子》(湖北卷),不僅點出文章寫作的物件,而且標題同樣具有文章線索的作用,在結構思路上也有著重要作用。

9.

【試題分析】首先要審題,一審題幹出題的方向,二審我們需要答什麼。題幹問的是“簡析本文最後一段寫景的作用”,這是考查散文結尾段和寫景段的作用。一般要從內容、結構、主旨上作答。題幹中說“最後一段”,這是暗示考生應結合文章主旨;“寫景”,這是暗示考生本文結尾的形式——以景結文,同時要結合景物描寫的作用。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典例拓展】結尾句段的作用“三思考”。第一,首尾呼應(照應)而結構完整,揭示並深化主旨或總結全文,點明題旨,深化中心。第二,有暗示主題或強化作者感情的作用。第三,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比如《冬日香山》的題目“通觀全文,簡析文章結尾句‘香山,這個神清氣朗的冬日’的作用。(4分)”,[解題指導] 題幹已經明確了題型,考查結尾句的作用,也明確了尋找*的範圍是“全文”。可以這樣思考:從內容方面,作者寫這部分的內容是什麼,與全文內容是怎樣的關係;內容是在上文所寫香山的基礎上對香山的清爽骨氣本質的一種讚美,也點明瞭本文的主旨。從形式上看是首尾呼應,結構嚴謹。至於對讀者的感受方面,可答也可不答。[參考*] 這是作者領悟到香山*格的另一面後發出的由衷感慨,讚美冬日香山清淨骨氣的本質,點明主旨,總收全文、首尾呼應。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