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文,完成小題。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

練習題1.2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文,完成小題。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文,完成小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 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願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蘇武傳.節選》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

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

C.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

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            除:殿階

B.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              過:過錯

C.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

D.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          讓:責備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陵勸降採用文雅的方式,在飲酒敘談之中,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B.李陵勸降採用攻心法,先以蘇武父兄之死指出漢朝的薄情,再披露蘇武家庭的悲劇,又以人生苦短,應享受榮華富貴相勸,最後指出漢朝法令無常,即使回去也難保身家平安。勸降內容經過深思熟慮,顯得理由充分,說服力強。

C.面對李陵的勸降,蘇武全然不為所動,在恭敬中現冷峻,表現出立場堅定、大義凜然的品格。

D.李陵勸降最後反被蘇武的正義所感,羞愧難當,更襯托了蘇武高大的忠義形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無復再言!

(2)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回答】

1.C

2.B

3.B

4.(1)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兒為父死,不會有怨,請你不要再說了。

(2)蘇武被扣留匈奴共十九年,壯年出使,等回國時,頭髮和鬍鬚都已變白了。

【分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字,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這句話的含義是“並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呢”,圈出句子中的名詞和代詞,如“陛下”“春秋”“法令”“大臣”等,然後依據語法關係進行排除,“大臣亡罪夷滅者”是定語後置句,即“亡罪夷滅的大臣”,故不能斷開,排除BD兩項,“子卿”指“蘇武”,可譯為“你”,是“尚復誰為”的主語,故斷在下一句中,這排除A項,故選C項。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題幹要求選出“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B項,“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過”如解釋為“過錯”,在語法上講不通。從語境來看,李陵先說自己投降時的心境,“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接著說“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意思是“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過”應解釋為“超過”。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應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然後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B項,“又以人生苦短,應享受榮華富貴相勸”不當,文中說的是“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意思是“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而且李陵是以老朋友敘舊的方式進行的,而且以切身體會說明最初與蘇武頗有同感,著重於從感情上去軟化蘇武,。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後,應先回歸文字,然後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後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換、刪,再採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事”,動詞,侍奉;“猶”,像;“為”,為了;“亡”同“無”;“恨”,遺憾;“願”,希望。第二句,“武留匈奴”,被動句,動詞本身表被動,“留”即“被扣留”;“凡”,共;“歲”,古今異義,年;“以強壯”,在壯年;“及”,等到;“還”,回來。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