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後面題目。(8分)聽箏 (唐)柳中庸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

練習題2.5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後面題目。(8分)聽箏 (唐)柳中庸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後面題目。(8分)

聽箏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南歧路洛陽城。

(唐)張祜

綽綽下雲煙,微收皓腕鮮。

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

翠佩輕猶觸,鶯枝*未遷。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嬋娟。

18.柳詩第三聯中,“獨”與“空”的使用極為精妙,請作簡要賞析。(4分)

19.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回答】

18.“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2分)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悽清的氣憤,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鬱和思念。(2分)

19.柳詩表現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內心的離愁別恨,從“獨夜”“空樓”“離別恨”等詞可以看出作者的這些感情。(2分)張詩表現了詩人聽箏時陶醉於美妙的箏聲中的心理感受,從詩歌中明朗的景物描寫、輕快的基調和“芳音何更妙”等處可以看出。(2分)

【解析】

18.

試題分析:隨著“抽弦促柱”之聲的變化,又喚起詩人更加奇妙的聯想:“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上一聯寫大自然的景物,這一聯則寫人世的悲歡,更加真切感人。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似誰家的白髮老母枯坐燈前,為遊子不歸而對影啜泣;又好似誰家的紅顏少婦佇立樓頭,為丈夫遠出而望月長嘆。“獨”、“空”兩字,尤使畫面顯得分外悽清,增加了盼子思夫、離愁別恨的分量。“愁燈影”、“思月明”,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燈前別無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見何等孤獨,怎能不“愁”?樓頭沒有親人,只見明月高懸,可見何等空蕩,怎能不“思”?這兩處倘若寫作“愁燈下”、“思離人”,就索然無味了。這一聯用暗喻,且用“誰家”、“何處”疑問句式,不僅顯得與上一聯有參差變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讀者想象的翅膀,讓各人按自己的生活體驗,從畫面中去品嚐那箏聲所構成的美妙動人的音樂形象。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9.

試題分析:柳詩是一首描寫箏聲的詩,不重在表現*奏者精湛的技藝,而是借箏聲傳遞心聲,抒發感時傷別之情。詩人展開聯想,以一系列比喻集中描寫箏弦上發出的種種幽怨之聲。詩中重點寫“聲”,卻又不直接寫“聲”,而是用自然景物化寫“悲怨之聲”,以喚起讀者的想象,使人見其形似聞其聲,顯示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

張詩題為“徵人怨”,但通篇不著一個“怨”字。詩人緊緊抓住產生怨情的緣由,從時間與空間兩方面落筆,讓“歲歲”、“朝朝”的戎馬生涯與“三春白雪”、“黃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現身說法,從而收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