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教育家吳汝綸吳汝綸曾入廿國落、李鴻章幕府,為“曾門四弟子”之一,被舉為“古文、經學、...

練習題2.0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教育家吳汝綸吳汝綸曾入廿國落、李鴻章幕府,為“曾門四弟子”之一,被舉為“古文、經學、...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教育家吳汝綸

吳汝綸曾入廿國落、李鴻章幕府,為“曾門四弟子”之一,被舉為“古文、經學、時文甘卓然不群”的“異材”。

1901年,議復辦京師大學堂。吏部尚書兼管學大臣張百熙選來選去看上了栩城吳汝綸。開始,張百熙派一位知縣級官員前去磚請,吳汝綸斷然不見,後身為“宰相”的張百熙備禮親自登門又透拒絕。接著,他“三顧”吳門,不惜揖拜以請,仍遭婉言謝絕。他求腎若渴,搬出聖旨並加封吳汝綸為五品京卿充大學堂總教習。然此舉也沒使吳汝綸感到“皇恩浩蕩”,仍是“不幹”二字。

吳汝綸主持河北蓮池書院十年之久,學生數千人.還有外國學生,極有聲望。他早年即銳意改革,力倡西學。在蓮池書院時即開設英、日文及格致課程。辦學校、走新路.正是他朝思慕想的事。但為何真要他干時,又打“退堂鼓”呢?一非年邁體弱,二非不能勝任,而是他看透清廷*透頂,傾軋排斥太甚。教育儘管無名無利,捲進“*窩”裡也不安生,雄圖大略難以施展,張百熙又提出只“暫留一年”的妥協條件。吳汝綸的心才軟了下來,只得答允。但卻首先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學制。吳先生是為“答知遇,故自請為出海之行”;但此舉主要還是改革教育的必然要求。因他一貫力倡西學,認為只有西學才是強國富民之道。他給友人的信中說“日本近年專仿西國公學”,所以學習日本教育制度,即學習西方教育制度。

1902年農曆五月九年級,吳汝綸以63歲高嶺肩負歷史重任,由京師出發東渡日本。此時日本正趾高氣揚,藐視*。而吳汝綸道德、文章,蜚聲瀛海。他一到日本,立時產生了“轟動效應”。連維新變法的強國之君明治天皇,竟也禮賢異國下士、不嫌吳汝綸官卑職低,破例接見了這位才五品的京卿。

吳汝綸每天黎明即起,在東京一天會客十人到一百多人。他參觀每所學校時,對講堂教室的建築面積、結構、圖書、儀器,都詳細詢問,親做筆記,回來詳作整理,因沈天天“開夜車”。他在西京大學與該校總教習作深談後,總教習私下談道:“吳先生精思卓識,曠絕一世之才。日本維新之時,斷無如此人才。有此人才,*教育之興隆指日可待。”

吳汝綸在異常緊張繁忙的100天考察活動結束回國前,即將考察所得有關日本教育制度、規幸、預算、*設定等談話記錄、檔案資料、信函及日記等編輯成《東遊叢錄》四卷。在考察結束後僅6天即在日本交付印刷,僅4天后,即首先在日本出版發行。

就在吳先生日夜奔走於大街小巷考察訪問之際,一支支暗箭卻向他*來。原來清廷在委派吳汝綸去日本時。又派了兩名大學堂提調為副偕行。他倆名義是“扈從”,實際的任務是暗中監視吳汝綸在日本的活動,並負有密報的責任。其中之一的榮助與當時清廷駐日公使勾結,狼狽為奸,頻頻給清廷大臣滿人榮實錄和慶親王函電誣告吳汝綸在日率領留學生宣傳*。隨行的吳汝綸之子吳生,每逢看到這些誣告訊息時,都很震驚;但告知吳先生時,先生往往一笑置之。

吳汝綸回國途經上海,原準備便道間鄉祭先祖後即北上進京面呈考察成果。不料,隨即病倒家鄉。他歸國後即在安慶城創辦桐城學堂,自任校長。題校匾“勉成國器”,並撰校祖聯曰:“後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於此;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這成為全國最早興辦的重點中學之一。終生獻身文學和教育的吳先生在彌留之際,緊緊握住隨他回國的日本弟子早川東明新次郎的手,斷斷續續地以剛創辦的桐城學堂相托。

先生1903年正月十二日病故。

(摘編自吳昭謙《吳汝綸:為倡西學年途花*遠渡海》)

相關連結

①吳汝綸也曾為官多年,曾擔任兩任知州一任代理知府。只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吳汝綸在光緒十五年毅然棄官,改業從教,出任蓮池書院山長;在出任蓮池書院山長前,他還屢次拒絕他人入都引見。而在當時,引見在官員中通常被視為榮幸之事和望進之階,像吳汝綸這樣堅決拒之者的確罕見。當年李鴻幸曾問其故,關答以“無仕宦才”,李鴻章笑曰:“才別有餘,*剛不能與俗諧耳。”

摘自筱成《仕者吳汝綸》

1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吳汝綸想辦學校走新路,但擔心自己捲進“*窩”裡不安生難以施展抱負,就拒絕了五品京卿充大學堂總教習的職位。

B.日本當時正趾高氣揚藐視*,官卑職低的吳汝綸卻在日本受到了明治天皇的禮遇,可見吳汝綸道德、文章的巨大影響。

C.吳汝綸在日本參觀學習了100天,歸國前夕,把自己的考察筆記詳細整理,編輯成《東遊叢錄》一書,並在日本出版發行。

D.吳汝綸去日本時有暗中監視並負有密報責任的兩名大學堂提調隨從,這使吳汝綸在考察訪問時頻頻遭到“率領留學生宣傳*”的誣告。

E.桐城學堂是*最早興辦的重點中學之一,它的建立者吳汝綸希望這個培養未來人才的搖籃能夠教育出學貫中西的人物。

12.為什麼吳汝綸“提出要到日本去考察學制”?請結合材料簡述原因。

13.吳汝綸“*剛不能與俗諧”具體表現在哪裡?

14.吳汝綸的個人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回答】

11.BE(E項3分,B項2分,D項1分,A.C項不給分)

12.①回報張百熙的知遇之恩;②他認為出國學習是改造教育的必然要求;③他力倡西學,日本近年專訪西國公學,認為向日本學習即是向西方學習。每點2分。

13.①吳汝綸不願捲入“*窩”,三次拒絕吏部尚書張百熙的聘請;②吳汝綸屢次拒絕他人入都引見;③棄官從教,任蓮池書院山長。每點2分。

14.①才德威望,非同凡響:他是“曾門四弟子”之一,其古文、經學、時文皆卓然不群,道德文章蜚聲瀛海;②秉*剛直,從容淡定:他“*剛不能與俗諧”,三拒張百熙而面對誣告的訊息往往一笑置之;③銳意改革,力倡西學:他在蓮池書院時就早已開設英、日文及格致課程,63歲仍遠渡日本去考察學習;④發展教育,鞠躬盡瘁:他主持河北蓮池書院十年之久,廣育中外學生,出國考察後立即創辦桐城學堂。每點2分。

【解析】

11.

試題分析:A項錯在“拒絕”,由原文看,“張百熙又提出只‘暫留一年’的妥協條件。吳汝綸的心才軟了下來,只得答允”,也就是說沒有最終拒絕。C項錯在兩點:一是並非歸國前夕才詳細整理,從原文來看“都詳細詢問,親做筆記,回來詳作整理”,邊考察邊整理;二是整理的並不只是筆記,原文有“即將考察所得有關日本教育制度、規幸、預算、*設定等談話記錄、檔案資料、信函及日記等編輯成《東遊叢錄》四卷”。D項“遭到……誣告”還有當時清廷駐日公使的原因。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綜合*比較強,既涉及到了對主人公精神品質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對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這類體的方法是:①解讀標題,確定文體,找出傳主,聯絡現實思考他的人生及經歷;②快速通讀全篇,抓住中心句關鍵句理清全文結構;③認真品讀重要段落,把握傳主精神品質,概括作者觀點態度評價;④細緻咀嚼重要語句,總結文章手法技巧;⑥將選項與原文對照,一一排除得出*。

12.

試題分析:本題難度不大,資訊主要集中在第三段後半部分,吳汝綸在答應張百熙出任五品京卿充大學堂總教習的職位後提出去日本考察,其後的內容就是對理由的闡述,考生將文中“吳先生是為‘答知遇,故自請為出海之行’……即學習西方教育制度”這一部分內容分層整理,分點列出就可以得到*。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資訊的篩選與整合,這是傳記閱讀必考考點,解答時首先要閱讀題幹要求,明確篩選目標,審準篩選範圍(區間),找準相關的資訊區間,認真研究相關資訊區間的前後文,看清是否有與其並列,承接或遞進關係的語句、段落;需要提取的資訊點理清之後,還要注意*的加工整合,該分解的要分解、該合併的要合併、該概括的要概括,語句不完整的要新增完整,前後沒有條理的要使之條理化,有些從文字中提取出來的詞語表意不明確的,要使之明確化。尤其要注意將那些零散的、描寫具體的資訊材料,歸納並梳理成簡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點,不能什麼都照抄原文。確實能摘抄的,也要適當加以轉換。概括的內容往往不止一點,一定要分點列舉、分條作答。

13.

試題分析:“*剛不能與俗諧”這句話出現在“相關連結”中,是李鴻章用來評價吳汝綸的話,針對的是吳汝綸不肯做官的事。這就提示考生本題要求答出的“具體表現”就是吳汝綸不肯做官的表現。如原文中提到的張百熙三顧吳門遭拒,“相關連結”中的“改業從教,出任蓮池書院山長”“屢次拒絕他人入都引見”等。

【考點定位】評價文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對傳記中的重要資訊進行篩選和整合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仔細閱讀題幹,找出關鍵詞,明確題目要求,確定答題區間,然後仔細閱讀相應文字,依據關鍵詞篩選出相關資訊,然後歸納整合得出*。

14.

試題分析:本題資訊散見於全文,可通讀全文後劃分層次,逐層梳理出要點再總結。開篇就寫吳汝綸“為‘曾門四弟子’之一,被舉為‘古文、經學、時文甘卓然不群’的‘異材’”,顯示其才德威望極高;第二段與“相關連結”寫他多次拒絕做官,表現出他“*剛不能與俗諧”;第三段寫他“主持河北蓮池書院十年之久,學生數千人”“開設英、日文及格致課程。辦學校、走新路”“力倡西學”表現出其銳意改革的特點;第四至第六段寫吳汝綸赴日考察,不辭勞苦,結尾部分寫他辦學終生獻身教育,表現出他為教育鞠躬盡瘁的品質。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字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文意概括類探究題,解答的前提是對文章內容有準確的理解,對文章的寫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斷。答題時要找準區位,注意關注每個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篩選出文中的關鍵句子,從中提煉關鍵資訊,然後歸納整理出*。在此基礎上還應注意兩點:①儘可能用原文中的詞語作歸納。儘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詞語組織*,可以防止歸納的不準確;②分條作答。防止要點遺漏、*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對相關文字作層次分析。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