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官僚隊伍。*歷史上一個鮮明的規律就是,歷代官員的...

練習題1.0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官僚隊伍。*歷史上一個鮮明的規律就是,歷代官員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官僚隊伍。

*歷史上一個鮮明的規律就是,歷代官員的數量呈不斷擴張趨勢。明代劉體健稱“歷代官數,漢七千八百員,唐萬八千員,宋極冗至三萬四千員”。到了明代,文武官員共十二萬餘人。

官僚系統的不斷擴張,是皇權*制度不斷強化的結果。官權是皇權的延伸,君主*不斷完善,註定官僚系統也不斷延伸膨脹。秦漢以後,*集權不斷髮生強化,官員的權力被不斷分割,以期官員相互制衡,弱化他們對皇權的挑戰。由此造成一官多職的現象,官僚隊伍進一步擴大。

*傳統社會經濟結構非常單一,傳統賦稅又主要只有農業稅一途,官員數量的不斷膨脹,使得俸祿成為財政支出的第一大項。比如西漢末年,國家賦稅收入“一歲為四十餘萬石,吏俸用其半”,官員俸祿支出佔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為財政第一大難題,為了節省開支,薄俸制就成為大多數時候不得已的選擇。特別是在皇權*達於極致的明清兩朝,官員薪俸之低也達到驚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個原因是皇權*的自私短視本*。皇權*本身是一項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設計原理是千方百計保*君主的利益,損害其他社會階層的利益,這其中就包括官僚階層的利益。在君主*制度下,皇帝好比一個公司的老總,百官好比員工。壓低員工*,保*自己的利潤,對老闆來說是一種本能的偏好。從皇帝的視角看來,採取“薄俸制”和“低餉制”,用“教育”來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為國家節省了大量財政經費。

傳統社會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麼程度?以明代的縣令收入為例。明代正七品縣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糧食養活一個大家庭甚至家族,這個縣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對於官員辦公費用不予考慮,師爺、賬房、跟隨、門房和稿籤等手下均需要縣令來養活。再比如曾國藩在做翰林院檢討時,年收入為129兩左右,年支出為608兩左右。赤字480兩左右,需要自己想辦法彌補。這是當時京官的常態

低薪薄俸為朝廷節省了大量的財政支出,也有利於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與此同時,薄俸制也有著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誘發*,並導致*的普遍化。權力籠罩一切,權力不受約束。與此同時,官員們卻又只能拿到極低的甚至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這就形成了“渴馬守水,餓犬護肉”的局面:讓一條飢餓的*去看著一塊肥肉,那麼無論你怎麼打它,罵它,教育它,它也還是要偷吃,因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選擇做清官的畢竟只是少數,多數官員們不得不想辦法搞一些灰*收入,這樣*就無法根治。對最高統治者來說,這是“佔小便宜吃大虧”之舉,因為*最後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比開足*要大得多。

(摘編自張巨集傑《頑疾:*歷史上的*與*》)

6.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古代*官員的數量隨朝代更迭不斷增加,在*歷史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B. 秦漢以後,皇權*不斷細化分割官員權力,目的在於減少官員對皇權的影響。

C. 明清兩朝,皇權*達到了極點,官員俸祿也低到了令人無法想象的程度。

D. *古代賦稅主要只有農業稅一項,許多朝代官員俸祿支出就佔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明代縣令俸祿低,經濟壓力大:家人和手下辦公人員均依靠其養活。

B. 低薪薄俸有利於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卻也容易滋生大量的**分子。

C. 對皇帝來說,低俸制不僅能維護自身利益,更在於有利於管理官吏。

D. 給足官員應有的俸祿,產生的財政支出額要比*造成的損失小得多。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官僚隊伍不斷擴張的根本原因在於統治者權力的不斷集中與強化。

B. 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國藩在內的許多官員都不得不想方設法搞一些灰*收入來填補年赤字。

C. 採取低俸制從表面上看有兩個原因,實質上就一個:維護君主的利益。

D. 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損,以致誘發*惡化,最終損害的是國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回答】

6.D

7.C

8.B

【解析】

6.試題分析:D項,以偏概全,“官員俸祿支出就佔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文中僅僅以“西漢末年”為例,“許多朝代”與原文不符。

7.試題分析:C項,“低俸制不僅能維護自身利益,更在於有利於管理官吏”在文中不是遞進關係。

8.試題分析:B項, 無中生有,文中並沒有明確提及曾國藩搞灰*收入,**。

點睛:這類題目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型別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範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此題B項,無中生有。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