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設國子監,國子監是*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古代教...

練習題1.6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設國子監,國子監是*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古代教...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唐朝的學校以官辦為主。*設國子監,國子監是*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唐承隋制,武德元年(618)唐設國子學,學額300人,學生皆為貴族子弟,教師24人。貞觀元年(627),唐將國子學改為國子監,同時成為*的教育行政機構。監內設祭酒一人,為最高教育行政長官,主持政務。下設司業為副,及丞(掌判監事)、主簿(掌印)、錄事。諸學有博士、助教、典學、直講等學官,掌教學。國子監,下轄“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傳授以九經為主的儒學經典,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可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官員子孫可進太學,四門學兼收五品以下官員及庶民子孫;律學、書學、算學教授實用學問,收納八、九品官員及庶民子弟,均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級招收。唐設這些學校主要招收貴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由博士與助教等授課,學生稱生徒。

學校旨在培養官僚書吏,亦為科舉考試服務。名望好的學校保送生徒參加科舉考試。科舉制度在唐朝進入了逐漸完備期,分為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每年舉辦考試,科目有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此外還有秀才、道舉、童子、一史、三史等科目。常舉的應考舉子有兩個來源,一是保送的生徒,二是鄉貢選拔出來的自學者。應考舉子主要集中在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難度較低。生徒所習儒家經典分為大中小三種:《禮記》、《左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易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通三經者,大、中、小經各一;通五經者,大經皆通,餘經各一;《孝經》、《論語》則都要掌握。進士科主要考詩賦和政論,難度高,但其是主要的*晉身之階。明經科的錄取率約為十分之一二,進士科不過百分之一二。時有諺日: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而制舉則是臨時考試,是為了網羅非常人才,不常舉行。因為科舉制度比較公平且機會相等,平民得以晉身,所以成為士族末落、門第消融的起點。

科舉制度除外,還有門蔭和流外入流兩種入仕渠道,門蔭即晚輩承接前輩職務。流外入流指九品以下的官員通過考驗,升職為品官。唐初,以此二途入仕的為主流,後來唐太宗大力推廣學府,科舉制度逐漸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傳統世族的特權,加強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擴大了*的社會基礎。盛唐時期,東亞多國遣送其貴族子弟來唐入學,又將儒家文化傳授國外。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國子監是*古代隋朝以後的官辦學校,是*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始設於唐朝。

B. 國子監作為一個*的行政機構,建制完整,通過各種官職的設定,進行政務或教學工作。

C. 國子監的學生稱為生徒,都來自貴族和官宦人家,“六學”根據其家中官位的高低進行招收。

D. “六學”教學內容依物件而設,向地位高的生徒傳授儒家經典著作,向地位低的教授實用學問。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唐朝科舉制度進入了逐漸完備期,有“常舉”和“制舉”兩種,其時間安排、針對人群各有不同。

B. 生徒中的“通五經者”,除“大經皆通,餘經各一”外,比他人還要多學《孝經》《論語》。

C. “常舉”的應考舉子有保送的生徒、鄉貢選拔出來的自學者兩個來源,人才發展渠道多樣化。

D. 諺曰“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說明“明經科”考試錄取比“進士科”錄取容易得多。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門蔭”和“流外入流”是科舉制度外的兩種入仕途徑,在唐初,曾為入仕的主要途徑。

B. 科舉制度之所以成為士族末落、門第消融的起點,是因為它能使才華出眾的平民得以晉身。

C. 科舉制度在唐朝得到發展,最終取代了傳統的九品中正制,徹底消除了傳統土族的特權。

D. 唐代教育的普及,不僅對唐代社會本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國外也有較大的影響。

【回答】

4.C

5.B

6.C

【解析】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的能力,聯絡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C項“國子監的學生稱為生徒,都來自貴族和官宦人家”以偏概全。原文第一節“四門學兼收五品以下官員及庶民子孫;律學、書學、算學教授實用學問,收納八、九品官員及庶民子弟,均按生徒家中官位的高低分級招收。”可知生徒除來自貴族和官宦人家外,還有來自庶民階層的。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物件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資訊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義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指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絡,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絡全文的傾向*,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B項,曲解原意。原文第二節“生徒所習儒家經典分為大中小三種:《禮記》、《左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易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通三經者,大、中、小經各一;通五經者,大經皆通,餘經各一;《孝經》、《論語》則都要掌握。”可知 “通三經者”“通五經者”都要學習《孝經》、《論語》。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題中的B項曲解原意。

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C項程度加深。“徹底消除”有誤,由原文“後來唐太宗大力推廣學府,科舉制度逐漸取代九品中正制。唐代教育的普及,削弱了傳統世族的特權,加強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擴大了*的社會基礎。”可知應為“削弱”。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確定*。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