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題。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豪傑志義之士,磊磊落落。慈少仕東萊本郡為奏曹吏,會郡守與...

練習題1.6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題。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豪傑志義之士,磊磊落落。慈少仕東萊本郡為奏曹吏,會郡守與...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題。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豪傑志義之士,磊磊落落。慈少仕東萊本郡為奏曹吏,會郡守與州牧有隙,曲直未分,以先聞者為善。時州章已去,郡守恐後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選行,晨夜取道,到洛陽。慈以計敗州牧誣章,而郡守得清。由是知名,而為州牧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

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訊問其母,並致餉遺。後孔融在北海為賊所圍,慈從遼東還,母謂慈曰:“汝與孔北海未嘗相見,至汝行後,贍恤殷勤,過於故舊,今為賊所圍,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單步徑至都昌。融欲告急平原相劉備,城中人無由得出,慈自請求行。單騎突圍直出,到平原,說備曰:“今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託於君,惟君所以存之。”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賊聞兵至,解圍散走。事畢,還啟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報孔北海也。”

慈本當與劉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蕪湖,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是時,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涇以西六縣未服。慈因進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討,遂見囚執。策即解縛,捉其手曰:“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即署門下督,還吳授兵,拜折衝中郎將。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舍我,當復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弦不虛發。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①慈引弓*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其妙如此。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②。孫權統事,以慈能制劉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慈臨亡,嘆息曰:“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權甚悼惜之。評曰:信義篤烈,有古人之分。

(節選自《三國志·吳書四·卷四十九》)

【注】

①樓棼:城樓上的柱子。

②當歸:一種*材 。

12.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會郡守與州牧有隙             隙:嫌隙

B.事畢,還啟其母               啟:稟告

C.寧識神亭時邪                 識:記得

D.權甚悼惜之                   悼:悼念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B.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C.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D.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史慈聰穎機智,豪俠仗義。他年輕時擔任本郡的屬吏,巧用計謀破壞了州官對郡守誣告的奏章,澄清了郡守的冤屈。

B.太史慈智勇雙全,是個孤膽英雄。他為了報答恩情,單騎突圍,成功地勸說劉備出兵援助,解救了被圍困的北海相孔融。

C.太史慈篤守信義,大有名士風範。他歸順孫策後馬上去安撫舊主劉繇的部下,大家都認為他不會回來了,結果他如期回到*營。

D.太史慈志向高遠,可謂個大丈夫。他認為應當提著七尺寶劍護衛天子,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惜他正值壯年,抱憾而終。

15.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訊問其母,並致餉遺。

(2)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回答】

12.D

13.B

14.C

15.

(1)北海相孔融聽說這件事後,認為太史慈是個奇才,多次派人探訪他的母親,並送給她豐厚的禮物。

(2)曹*聽到他的名聲,派人送信給太史慈,用小箱子裝著。太史慈開啟一看,裡面沒有任何文字,只是放了當歸。

【解析】

試題分析:

12.悼:悲痛,悲傷。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此題的“悼”解釋為“悼念”就是典型的以今釋古的現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

13.此題“行詈”並列的動作不要斷開,“矢”陳述物件變化,斷開,“圍外”修飾“萬人”不要斷開。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 “行詈”並列的動作不要斷開,“矢”陳述物件變化,斷開,“圍外”修飾“萬人”不要斷開。

14.“他歸順孫策後馬上去安撫舊主劉繇的部下”錯誤,是在劉繇死後。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定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題選項C“他歸順孫策後馬上去安撫舊主劉繇的部下”錯誤,是在劉繇死後。

15.“奇”“數”“訊問”“致”“遺”“以”“發省”“但”。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奇”“數”“訊問”“致”“遺”“以”“發省”“但”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

【參考譯文】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郡黃縣人。有志氣的豪傑們,磊磊落落(他)從小好學,在郡裡擔任奏曹史。正巧當時郡守和州牧發生嫌隙,(雙方各執一說,)誰對誰錯難以分辨,於是朝廷下令奏章先到的一方算是有理。那時候,州牧的奏章已經發出,郡守擔心落後,尋求可以派遣的人。太史慈當時二十一歲,被郡守選中,、於是日夜兼程趕路,到了洛陽 。太史慈用計破壞了州牧誣告的奏章,郡守的冤屈才獲得澄清。太史慈也因這事出名,卻又因此被州牧怨恨。(太史慈)擔心被州牧報復,便躲避到遼東去了。

北海相孔融聽說這件事後,認為太史慈是個奇才,多次派人探訪他的母親,並送給她豐厚的禮物。後來孔融在北海郡被賊寇包圍,太史慈從遼東回家,母親對他說:“雖然你和孔北海未曾見過面,但你走了以後,他卻供養賙濟我,待我情意深厚,比舊交老友還要好,現在他被賊兵圍困,你應該前去救他。”太史慈在家停留了三天,然後獨自步行,直接到都昌城下。孔融打算向平原相劉備告急,但城裡人卻無法出城,太史慈主動請求前往。他單*匹馬衝出包圍,到了平原,勸諫劉備說:“孔融被圍,孤*困窘無援,危在旦夕。因您素有仁義之名,能救人於急難之中,所以孔北海很仰慕您,伸長脖子盼望您的到來,讓我冒死突圍,在萬死之中將自己託付給您,只有您才能使他生存啊!”劉備神情嚴肅地答道:“孔北海知道這世上還有我劉備啊!”立即派遣三千精兵跟隨太史慈前去救援孔融。黃巾*聽到救兵趕來,就撤圍逃散。這件事結束後,太史慈回家稟告母親,母親說:“我為你能這樣報答孔北海而感到高興。”

太史慈本來要和劉繇一起逃到豫章,可是他卻逃到了蕪湖,躲在山中,自稱是丹陽太守。那時候,孫策已經平定了宣城以東,只有涇縣以西六個縣沒有歸附。太史慈於是住到泛縣,建屯立府,山越之民有許多來歸附的。後來,孫策親自來征討,太史慈才被俘虜。孫策見到太史慈,立刻替他鬆綁,拉著他的手,說:“還記得在神亭那個時候的事嗎?如果你在那個時候捉到了我,會如何呢?”太史慈回答:“很難說我會怎麼處置。”孫策於是大笑說:“今日天下之事,我要和你一起來商討。”(孫策)立刻派他擔任門下督,回到吳郡,授兵給他,封他為折衝中郎將。後來劉繇在豫章死了,兵士有一萬多人,不知道歸附誰,孫策命令太史慈前往安撫。(孫策)左右的人都說:“太史慈此番北去一定不再回來。”孫策說:“太史子義除了我,還會依附誰呢?”(孫策)於是在昌門為他送行,握著他的手腕道別,向他說:“幾時回來?”太史慈回答:“不超過六十天。”太史慈果然按期回來。

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有很長的鬚髯,長長的手臂,很會*箭,箭不虛發。他曾經跟隨孫策*麻保的 賊兵,賊兵在屯區裡,攀爬到樓上叫罵,兩手扶著樓的樑柱,太史慈一箭*去,貫穿賊人的手掌而*入樑柱,圍外一萬多人看了個個叫好。他*箭的功夫就是如此神妙。曹*聽到他的名聲,派人送信給太史慈,用小箱子裝著。太史慈開啟一看,裡面沒有任何文字,只是放了(一種*材)當歸。孫權掌權後,因為太史慈能制住劉磐,就把南方的事都託付給他。太史慈四十一歲,在建安十一年去世。太史慈臨死時,嘆息道:“大丈夫生在世上,應當帶著七尺長劍,來登上天子殿堂的臺階。如今我的志向沒有實現,怎麼就要死啊!”孫權 (知道太史慈死了,)非常悲痛惋惜。評論說:太史慈十分守信義,誠厚剛正,大有古人的風範。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