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終*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為博士弟子。至府...

練習題1.4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終*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為博士弟子。至府...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終*字子云,濟南人也。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欲與交結,*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為謁者給事中。

從上幸雍祠,獲白麟,一角而五蹄。上異此物,博謀群臣。*上對曰:“臣聞《詩》頌君德,《樂》舞后功,異經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南越竄屏葭葦,與鳥魚群,正朔不及其俗。北胡禽獸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攝。陛下盛日月之光,專神明之敬,而異獸來獲,宜矣。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群公鹹曰休哉今郊祀獲獸此天之所以示饗也宜因時令,改定告元,使著事者有紀焉。若此之應,殆將有削左衽、襲冠帶、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上甚異之,由是改元為元狩。後數月,越地及匈奴王有率眾來降者,時皆以*言為中。

初,*從濟南步入函關,關吏予*繻①。*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②,還當以合符。”*曰:“大丈夫西遊,終不還。”棄繻而去。*為謁者,使行郡國,出關,關吏識之,曰:“此使者乃前棄繻生也。”*行郡國,所見便宜以聞。還奏事,上甚說。

當發使匈奴,*自請曰:“*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啟前行。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凶於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上奇*對,擢為諫大夫。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一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鎮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終*傳》)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②傳,憑*。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群公/鹹曰休哉/今郊祀獲獸/此天之所以示饗也

B.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群公鹹曰/休哉/今郊祀獲獸/此天之所以示饗也

C.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群公/鹹曰休哉/今郊祀獲獸/此天之所以示饗也

D.昔武王中流/未濟白魚入於王舟/俯取以燎/群公鹹曰/休哉/今郊祀獲獸/此天之所以示饗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衽,我國古代部分少數民族或是明代初期漢族女*所著的服裝,前襟向左掩,不同於中原一帶*的右衽。

B.改元,指封建時期皇帝在位期間改換年號,新皇帝即位後,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文中即是此意。

C.合符是*流傳久遠的一項合盟信物制度,符又稱符節、符信,製成後一分為二,供持有者雙方相互印*,也就是合符。

D.印綬,指印信和系印信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繫有絲帶,佩帶在身。封建帝王賜給大臣印綬即是授予相應的官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終*不慕權貴,太守想要和他結交,召見他,他明確地拒絕了太守,只是作了一個揖就轉身離開了。

B.終*用周武王的例子給皇帝解說抓獲異獸之事,後來越地和匈奴有人來歸降,人們認為他的話應驗了。

C.終*巡視郡國的時候,把他見到的對國家有利的事都上報給朝廷,返回後向皇上奏事,皇上十分高興。

D.終*成功地勸說了南越王投降,但是南越宰相呂嘉不願歸順,他發兵攻擊並殺死了南越王及漢朝的使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聞《詩》頌君德,《樂》舞后功,異經而同指,明盛德之所隆也。

(2)*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回答】

1.B

2.B

3.A

4.(1)我聽說《詩經》歌頌國君的美德,《樂經》讚美皇帝的功績,經文不同但是主旨

卻是一樣,都是*美好的德行的隆重(崇高)。

(2)終*自己請求(主動請求):“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交到朝廷來。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等。 這段話的大意是:過去武王來到河中還未渡過河水,一條白魚躍入武王的船中,(武王及群臣)俯身拾取白魚用火烤(它),大家都說,美好啊。“白魚”是“入於舟中”的主語,故排除AD;“俯取以燎”的賓語是魚,而非“群公”;“群公”是“鹹曰”的主語,因此排除C。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時要注重文化常識的積累,尤其是課本註釋的相關內容,需要分門別類,進行歸納識記。對於考題中出現的比較生僻的古文化常識,根據文意仔細甄別正誤。

B. 改元,本文指皇帝在位期間改換年號,而非新皇帝即位改變紀年的年號。

故選B。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中心,然後再仔細閱讀,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枝末節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後倒置、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等。

A項,“他明確地拒絕了太守”錯誤, 文中只說“*揖太守而去”,不能表明終*“明確地拒絕了太守”。

故選A。

4.本題考查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自己注意確定句子的賦分點。

第一句得分點:君,國君;後,皇帝;指,通“旨”主旨;明,*;隆,崇高。

譯為:我聽說《詩經》歌頌國君的美德,《樂經》讚美皇帝的功績,經文不同但是主旨

卻是一樣,都是*美好的德行的隆重(崇高)。

第二句得分點:纓,繩子;羈,捆綁;致,交到,送到;闕下,朝廷。

譯為:終*自己請求(主動請求):“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交到朝廷來。

【點睛】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一般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譯的名詞;“刪”,就是刪除,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補充省略的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調”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於原文的基礎上,靈活譯出有關文字。翻譯標準:信達雅。答好此題,要積累文言基礎知識,要兼顧上下文分析把握關鍵詞、注意特殊句式,並做到通暢表述。關鍵詞,一般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字、多義詞等,根據上下文語境,推敲斷定解釋即可。

譯文:

終*,字子云,是濟南人。年少好學,因為有口才博學擅長寫文章在郡中聞名,他*歲時,就被選為博士弟子。太守聽說他有特殊的才能,招他到郡府接受遣送,非常驚奇他的才能,想與他結交,終*給太守行了拱手禮後就離開了。終*到長安上書談論國家大事,漢武帝認為他的文章與眾不同,往命他為謁者給事中。

跟從皇上去雍地祭祀,得到了一隻白麟,長著一隻角和五個蹄子。皇上對它感到非常驚奇,廣泛地徵求大臣們意見(對白麟的看法)。終*回答說,我聽說《詩經》歌頌國君的美德,《樂經》讚美皇帝的功績,經文不同但是主旨卻是一樣,都是*美好的德行的隆重(崇高)。南方越人生活在水澤蘆葦之中,與鳥魚相處,正統思想到不了他們那裡。北邊胡人與禽獸同行,有虎狼之心,從上古都沒有受過管理。陛下你盛德有日月之光,對神明畢恭畢敬,而擒獲異獸,是應該的。過去武王來到河中還未渡過河水,一條白魚忽然躍入武王的船中,(武王和群臣)俯身拾取白魚用火烤(它),大家都說,美好啊。現在郊祀獲得此獸,是上天用它來示意祭獻啊,應該趁著這個時刻,改變紀元,讓記事的人記下這件事。如果上天以白麟相應,大概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們該受到中原的教化了!皇上對終*的話感到非常吃驚,因此改紀元為元狩。過了幾個月,越地和匈奴的人有率領眾人來歸服的,當時人們都認為終*的話說中了。

當初,終*從濟南步行進函谷關,守關官吏給他一塊布帛憑*。終*問:“拿這東西有什麼用?”那個官吏說:“這是返回的憑*,回來時應該拿它合符。”終*說::“大丈夫到國都遊歷,決不返回。”丟下憑*就走了。終*作為出訪的人,出使行走於各郡國,守關的小吏記住了他,說,這個使者是以前丟棄憑*的人。終*巡視郡國,把他見到的對國家有利的事記錄下來,返回後上奏皇上,皇上十分高興

當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主動請求說:“我沒有馳騁疆場的功勞,卻能擔任宮中侍衛,白吃了五年俸祿。邊境時常有*報,我應該穿上堅*拿起利器,冒著流箭飛石,衝鋒在前。今天聽說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願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輔佐使者,在單于面前講明是非利害。我年輕才能低下,不熟悉位臣之職,不足以勝任使者之職,自己心中有難以承受的鬱悶怨恨(對自己)。”皇帝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升為諫議大夫。

南越與漢朝和親,皇帝就派終*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終*主動請求說:“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來。”於是終*前往遊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信了終*的話,並且答應舉國附屬漢朝。天子非常高興,賜給南越大臣印綬,全部改用漢法,來革新南越的風俗,讓使者留下鎮守安撫南越民眾。南越宰相呂嘉不願歸順漢朝,便發兵攻擊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漢朝使者,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都被殺了。終年死時年僅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他為“終童”。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