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練習題8.07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孟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以“王道”為最高*理想,而貶黜“霸道”。他分別以堯舜禹、“春秋五霸”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說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讓人“中心悅而誠服”;他所說的“霸”是“以力服人”,結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講“民本”,其落腳點都在“王道”上。他嚮往堯舜禹先王之治,實質上是希望道德主體與*主體合一,即以堯舜禹等聖王實踐過的理想*的“型別”,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過對聖王歷史與業績的詮釋,批判他所處的紛亂的戰國時代,目的是引導歷史的走向。

孟子的*思想體系以“民本”為基礎,這與兩千多年來*以“君本”為基礎的*傳統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讀《孟子》至“草芥”“寇讎”之語而大怒,於洪武三年(1370)廢黜孟子祠,並於洪武十七年命大學士劉三吾刪節《孟子》,就是明顯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兩千多年來,《孟子》成了為苦難民眾伸張正義的書,它召喚著歷代讀書人的良心,如“詩聖”杜甫的“致君堯舜上”,為民吶喊,憂國憂時。

要講“仁政”,就要以民為本,這就是傳統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理念。從這一理念出發,孟子闡述了自己的“仁政”學說。這一學說,簡單說來,包含禮賢下士和保民愛民這兩方面的內容。孟子說:“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就是說,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會擁護君王,會為長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為,國君和社稷都是可以變換的,就是改朝換代,而民眾是不變的,民心向背與*的穩定與否直接相關,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內容。可是,孟子以民為本的“王道”理想與現實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書對**的衝擊力之大,後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經”之難可見一斑。

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這一思想,是對春秋以來“以民為本”人文主義思潮的繼承和發展,在*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對**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說孟子言心言*是側重於哲學思想的話,那麼他談君談民就是偏重於*思想了,二者密切相關。因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體與*主體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說的哲學基礎是“*善論”。“*善論”,簡言之就是:“人之初,*本善;*相近,習相遠。”孟子以為,仁愛基於善*,這個善*是人與生俱來的天*。孟子“道*善,言必稱堯舜”,其目的是要為他的“仁政”說找依據。他說“道*善”,即善*人皆有之,應當不斷加以擴充,達之於天下,那麼“仁政”說就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深植於人的本*之中。這樣一來,“仁政”學說就有了一種天然的合理*、普遍的可行*。他“稱堯舜”,是稱道堯舜的德治天下,不失為仁義之道。德治天下是人們的理想*,孟子的機智之處就在於把自己的“仁政”說,託之於人們理想中的聖王,這樣說服力、可信度都會增強。然而,孟子雖然為“仁政”說找到了“*善論”這個內在依據,不過在當時崇尚“霸道”的形勢下,這種“*善論”“仁政”說是很難有市場的。難怪到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就說孟子的“仁政”說“迂遠而闊於事情”了。

(摘編自鄭傑文等主編《經學十二講》)

4.下列關於“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理想,孟子把堯舜禹等聖王實踐過的理想*的型別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貶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認為二者的代表分別是堯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講“民本”的落腳點,“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結果是讓人“中心悅而誠服”。

D.歷史上,孟子處於“霸道”的形勢下,他認為“霸”的本質是“以力服人”,“非心服”是其自然結果。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孟子闡述自己的包含禮賢下士和保民愛民兩方面內容的“仁政”學說的出發點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理念。

B.孟子認為朝代可以改換,但民眾是不變的,民心向背與*的穩定與否有直接的關係,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內容。

C.《孟子》很難成“經”,因而孟子以民為本的“王道”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書對**的衝擊力大。

D.孟子繼承和發展了春秋以來“以民為本”人文主義思潮,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元璋廢黜孟子祠,刪節《孟子》,可見以“民本”為基礎的孟子的*思想與兩千多年來*以“君本”為基礎的*傳統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對**、經濟、文化思想的影響不可估量。

C.“*善論”是孟子“仁政”學說的哲學基礎,其內容為“人之初,*本善;*相近,習相遠”,其中的“善*”是人與生俱來的天*。

D.在崇尚“霸道”的時代,孟子的“仁政”“*善論”是很難有市場的,因而司馬遷稱孟子的“仁政”說是“迂遠而闊於事情”。

【回答】

4. B

5. C

6. B

【解析】

4.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關於‘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幹、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B張冠李戴,選項中“他認為二者的代表分別是堯舜禹和‘春秋五霸’”。原文為“他分別以堯舜禹、‘春秋五霸’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定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此題的選項B就是對文章第一段內容理解概括的基礎上命制的選項,將文中“他分別以堯舜禹、‘春秋五霸’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的資訊張冠李戴。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資訊和概括資訊的能力。C項因果倒置,選項對應的資訊在文章第三段,文中的句子是“孟子以民為本的‘王道’理想與現實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書對**的衝擊力大”是原因,“《孟子》成‘經’難”是結果。而選項“《孟子》很難成‘經’,因而孟子以民為本的‘王道’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選項和原文正好是因果倒置。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C項是對文章第三段內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時候將文中的因果關係顛倒了。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B項“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對**、經濟、文化思想的影響不可估量”無中生有。選項對應的資訊在文章第四段,原文“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這一思想,是對春秋以來‘以民為本’人文主義思潮的繼承和發展,在*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對**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B“在*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對**、經濟、文化思想的影響不可估量”無中生有。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