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佔據學術主流的是說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反...

練習題8.23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佔據學術主流的是說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反...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佔據學術主流的是說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反映了新興階級的*要求”、“詩人一生的歷史就是同舊貴族腐朽勢力作鬥爭的歷史”,還認定“他的悲劇也就是楚國和楚國*的悲劇”。顯然,這一時期屈原的形象塑造,適應現實*的需要,被高度意識形態化與*倫理化了。在70年代初“評法批儒”運動中,又有人把屈原說成是與儒家相對立的“法家詩人”。80年代以來,隨著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輸入,有人則試圖從心理分析的層面透視屈原,說屈原是一個有著幻視、幻聽、幻覺、孤獨症、自戀症、易裝癖的病態狂人。

      自從“楚辭”誕生以來,在其傳播與接受中,屈原形象也處於不斷變遷中,後人閱讀古代文字所獲得的只能是偶然保留下來的歷史“碎片”,試圖憑藉這些並不完整的“碎片”去還原歷史,在試圖“喚醒”歷史生命的過程中,人們必將自己的期待與想望悄然注入其中。因此,被“喚醒”的人物形象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在被“喚醒”人物的歷史身影中,閃爍著現實文化的精神品格。“西方詮釋學重視經典文字與讀者之距離,並講求各種方法克服兩者之差距”,“儒家讀經傳統強調解讀者與作者心靈的遙契”,是一種“實踐詮釋學”,不是或不只是“哲學詮釋學”,是一種以經世為本的實踐活動。詮釋者往往將其詮釋行為的目標指向人,以還原作者的意圖為途徑力圖還原作者的歷史形象,作為自己修煉和實踐的榜樣和目標。例如,在儒家詮釋經典的歷史中,從孔子開始,便以其塑造的周公形象作為修為的理想目標和境界。

“經典是時空的產物,是在時間和空間中被反覆考驗、被反覆選擇和確認的產物”。對儒家經典之類“神聖*經典”進行詮釋往往不是讀者的個體行為,而主要是國家的群體行為,也就是說,“神聖*經典”的詮釋權力主要在國家而不在個人。這種詮釋比較程式化,具有封閉*,而且隨著*體制的變化甚至消亡,對這種經典的詮釋就會隨之發生變化,經典甚至失去其經典地位。但是,《楚辭》不是這種“神聖*經典”,這有利於詮釋者個體的參與,其作為經典在歷史中形成的普世價值對詮釋者的約束力相對於“神聖*經典”而言比較小,詮釋者所處的時空特*,如學術思想、*際遇、文化心態、個*氣質等,便具備更大的張力,對詮釋的影響更大。正因為如此,魏學渠在其為明代李陳玉《楚辭箋註》所作的序中指出:“貞人誼士,讀其詞而感之,所為傳注箋疏,豈徒合文義雲耳,將以明其志,感其遇,惻愴悲思,結撰變化。”在學術思想比較活躍、士人際遇較為動盪之時,對《楚辭》的詮釋往往就更熱烈,更豐富多*。           

   (摘編自《屈原形象的歷史詮釋及其演變》)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20世紀50年代,新興階級為達到*企圖,將屈原*倫理化為“偉大的愛國詩人”。

B.20世紀50年代以來,學術界主流觀點是:屈原的人生史是與腐朽勢力作鬥爭的歷史。

C.20世紀70年代初,在“評法批儒”運動中,有人把屈原看成與儒家對立的法家詩人。

D.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有人認為屈原是一個病態狂人。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試圖憑藉偶然保留下來的歷史“碎片”去還原歷史,其中必然包含著大量虛擬猜想的成分。

B.被“喚醒”的歷史人物形象既源於古代文字,又結合當下需求,含有現實文化的精神品格。

C.“西方詮釋學”與“儒家讀經傳統”實際上都是一種“實踐詮釋學”,而不是“哲學詮釋學”。

D.“實踐詮釋學”是一種以參與*以達到天下治平為根本的實踐活動,詮釋目標往往指向人。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儒家詮釋經典的歷史中可以看出,自從孔子開始,詮釋者往往將他們各自塑造的周公形象作為修為的理想目標和人生境界。

B.因為“神聖*經典”的詮釋權力主要在國家不在個人,所以這種詮釋或許隨著*體制的變化而變化,經典可能會失去其經典地位。

C.因為《楚辭》不是依靠國家權力詮釋的“神聖*經典”,利於個體詮釋,詮釋者所處的時空特*具備更大張力,對詮釋的影響更大。

D.在學術思想活躍、士人際遇極為動盪時,對《楚辭》的熱烈詮釋,實際是詮釋者探求理想、釋放焦慮、自我確*和批判的心理歷程。

【回答】

4.A

5.C 

6.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學生歸納和篩選資訊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物件及要求,然後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的副詞,經比較即可得知:A項中“20世紀50年代”錯誤,文字第一段的開頭說“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為達到*企圖企圖”有誤,文字第一段說的是“適應現實*的需要”。故選A項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辨析。首先要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句段,與選項進行比較。C項“而不是‘哲學詮釋學’”錯誤,原文第二段說的是“是一種‘實踐詮釋學’,不是或不只是‘哲學詮釋學’”,選項的說法太過絕對化。故選C。

考點:歸納和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題會出現的干擾項有以下型別:以偏概全,張冠李戴,胡亂猜測等等。學生要善於對文章內容進行辯*分析、比較、推斷。D項“在學術思想活躍、士人際遇極為動盪時”錯誤,原文最後一句說的是“在學術思想比較活躍、士人際遇較為動盪之時”;“實際是詮釋者探求理想、釋放焦慮、自我確*和批判的心理歷程”有誤,文中最後一段說“豈徒合文義雲耳,將以明其志,感其遇,惻愴悲思,結撰變化”。故選D。 

考點:分析理解文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