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020·寧陽縣第四中學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交換的發達,促進了貨*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銅...

練習題2.08W

問題詳情:

(2020·寧陽縣第四中學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交換的發達,促進了貨*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銅...

(2020·寧陽縣第四中學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交換的發達,促進了貨*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銅、鐵錢外,金銀也作為半流通*貨*,租稅的徵收、官俸的發給和對外賈易都使用銀兩。北宋的銅錢儘管鑄造的比過去多,但“錢荒開卻十分嚴重。為此,*規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鐵錢流通.由於攜帶不方便,10世紀末,成都出現了所謂的“交子鋪”,發行紙*代替鐵錢。1023年,北宋*看到發行交子有利可圖,遂正式創立“交子務”,改交子為官辦,以36萬貫鐵錢作準備金,定期發行,限額125萬餘貫,流通區域仍限於四川。——摘編自朱紹侯等《*古代史》

材料二*從宋代至元明時期,商品經濟發展迅猛,長途貿易也隨之發展起來。客觀上需要易於攜帶且價值量大的貨*。明朝建國初是以銅錢為法定貨*,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書省造大明寶*,在發行時就以法律禁止民間不得以金銀、實物交易,違者治罪。但由於明代寶*的發行並無準備金,寶*在發行之初便出現通貨膨脹現象,導致了百姓對寶*的極不信任並棄而不用,迫使明*接納和認可了這一趨勢。萬曆年間實行“一條鞭法”,“計畝徵銀”,最終在制度上確立了白銀法定貨*的地位。明代銀本位制的一個致命缺陷在於貨*供給的不穩定,無法根本解決白銀的供求矛盾,是歷史的機遇促成了白銀貨*化切實可行。

——摘編自陳昆《寶*崩壞、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等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北宋時期“交子”出現的原因及意義。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朝時期白銀貨*地位的變化並分析明中期白銀貨*化的背景。

【回答】

(1)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北宋“錢荒”嚴重;鐵錢等貨*流通不便;發達的金融信用事業(飛錢、櫃坊的影響);造紙業和印刷業的發展。

意義:推動*貨*改革;促進商品經濟發展;世界上最早的紙*,影響深遠。

(2)變化:從民間私用到合法貨*,再到主導貨*。

背景:商品經濟和長途貿易的發展;白銀本身的優點和市場的需求;寶*通貨膨脹被百姓所拋棄;賦稅改革的推動;新航路開闢後,大量白銀流入*。

【解析】(1)原因:根據材料“交換的發達,促進了貨*流通量的增加。……由於攜帶不方便,……發行紙*代替鐵錢。……*看到發行交子有利可圖”,並結合所學可知,從商品經濟的發展、紙*的便捷實用、印刷術的發展、*的投入等角度分析原因。意義:從貨*的改革、商品經濟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等角度概括。

(2)變化:根據材料“……在發行時就以法律禁止民間不得以金銀、實物交易,違者治罪。……迫使明*接納和認可了這一趨勢。……最終在制度上確立了白銀法定貨*的地位。”可概括出白銀從民間到官方的地位變化。背景:結合明代商業發展的情況、白銀自身的優勢、百姓的需求、外部因素等方面概括。

知識點:古代*的經濟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