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各題。退棲 司空圖①  宦遊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失良朋...

練習題1.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各題。退棲 司空圖①  宦遊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失良朋...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各題。

退棲 

司空圖①

   宦遊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

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失良朋。

燕昭②不是空憐馬,支遁③何妨亦愛鷹。

自此致身繩檢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注】①司空圖:字表聖。唐僖宗去四川,司空圖沒有被批准隨駕,退回中條山王官谷。這首詩是他回中條山後寫的。②燕昭即燕昭王,曾被郭隗所講古國君購買已死千里馬的故事打動。③支遁(314—366):字道林,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

14.這首詩的頷聯中,作者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現感情的?請簡要分析。(5分

15.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 分析。(6份)

【回答】

14.詩人用象徵的方法來表現感情的。隱居中條山的作者,得到了寶劍就如同添了健僕,充滿豪情;沒有書看,就像很長時間失去了朋友。詩人以“得劍”如得“健僕”,“亡書”似“良朋”象徵找回了曾經失掉的文人生活中難得的情趣。

15.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歸棲退隱的思想情感。首聯說他當時的處境,頷聯說他退隱後的豪情和樂趣,頸聯借典故說他並沒失去用世的雄心,尾聯說他從此退隱,漫無拘束。

【解析】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表達情感的方式。詩歌情感表達的方式分為兩大種: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失良朋”,頷聯既敘境況,也寫心情。書和劍是唐時文人兩件隨身物事,也是當時知識分子的身份標誌和情趣寄託。書自不可少,劍也成為防身健體的兵器與矜持名節的禮器相融合的飾物。以“健僕”、“良朋”寫失掉仕宦的文人生活中依然難得的情趣。“乍”和“久”表示的應該是一種盼望已久、喜出望外的喜悅心情,不失文人雅士的情趣。或許還有一種解嘲的、自我平衡的慰求。兩句一個意思,改為“亡劍久似失健僕,得書乍如添良朋”,除平仄、韻律不協外,意義並無差池。然若這樣寫則遠不如原句傳神。出“象徵”的方法,給2分;進行具體分析,給3分。另: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特別說明,此題容易讓學生想到是比喻手法,因為句中有“如”和“似”。實質上來說,比喻構成的兩個條件:①是不同*質的兩個事物;②本體和喻體之間要有相似*。由此可見,這兩聯沒有使用比喻手法。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5.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應結合註釋和詩句分析。首聯敘事,講他當時的處境。是對自己五十歲前從宦經歷的一個總評。頷聯既敘境況,也寫心情,頸聯借典發議,以議顯情。表明他要學支遁,隱居也可做大事,並非心如死灰。較之首聯,心境已有變化。尾聯表態度。是他的切身感受,也有自我寬慰的意思。他的處境並沒有改變,只是自己已經屈就這個客觀現實,再來個追加的主觀認同。他只能並且已經由它支配,詩裡卻反客為主。這種強欲揮灑和強為不動心尤其無奈和悲哀。答出“歸棲退隱”的思想感情,給2分;進行具體分析給4分。另: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