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凡稻刈獲之後,離稿①取粒。束稿於手而擊取者半,聚稿於場而曳牛滾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

練習題2.4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凡稻刈獲之後,離稿①取粒。束稿於手而擊取者半,聚稿於場而曳牛滾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凡稻刈獲之後,離稿①取粒。束稿於手而擊取者半,聚稿於場而曳牛滾石以取者半。凡束手而擊者,受擊之物或用木桶,或用石板。收穫之時雨多霽②少,田稻交溼不可登場者,以木桶就田擊取。晴霽稻幹,則用石板甚便也。

凡服牛曳石滾壓場中,視人手擊取者力省三倍。但作種之谷,恐磨去殼尖,減削生機。故南方多種之家,場禾多藉牛力,而來年作種者則寧向石板擊取也。

凡稻最佳者九穰③一秕,倘風雨不時,耘耔失節,則六穰四秕者容有之。凡去秕,南方盡用風車扇去。北方稻少,用揚法,即以揚麥、黍者揚稻,蓋不若風車之便也。

凡稻去殼用礱④,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則兼併礱功,燥幹之谷入碾亦省礱也。凡礱有二種,一用木為之,截木尺許(質多用鬆),斫合成大磨形,兩扇皆鑿縱斜齒,下合植榫穿貫上合,空中受谷。木礱攻米二千餘石,其身乃盡。凡木礱,谷不甚燥者入礱亦不碎,故入貢*國漕儲千萬,皆出此中也。一土礱,析竹匡圍成圈,實潔淨黃土於內,上下兩面各嵌竹齒。上合空受谷,其量倍於木礱。谷稍滋溼者入其中即碎斷。土礱攻米二百石,其身乃朽。凡木礱必用健夫,土礱即孱婦弱子可勝其任。庶民饔飧皆出此中也。

(摘自《天工開物·粹精第四》)

註釋:①稿:穀類植物之莖,即稈。 ②霽:天晴。③穰(ránɡ):莊稼豐收,指穀粒飽滿。④礱(lónɡ):去掉稻殼的碾磨型農具。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視人手擊取者力省三倍     視:比較

B.而來年作種者則寧向石板擊取也 寧:寧可,寧願

C.南方盡用風車扇去       盡:都,全部

D.谷稍滋溼者入其中即碎斷    稍:逐漸,慢慢地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量倍於木礱                   以其無禮於晉

B.木礱攻米二千餘石,其身乃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即以揚麥、黍者揚稻             比去,以手闔門

D.孱婦弱子可勝其任               天之蒼蒼,其正*邪

1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於水稻脫粒技術的一組是

①束稿於手而擊取 ②以木桶就田擊取

③場禾多藉牛力   ④北方稻少,用揚法

⑤去膜用舂、用碾 ⑥兩扇皆鑿縱斜齒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6.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介紹了水稻的不同脫粒方法,根據具體情況,或因天氣而別,或因地域而別,或因用途而別。

B.文章生動地描寫了古代水稻收穫季節,男女老幼或收割、或脫粒、或攻米的勞動場景。

C.留作種子的水稻,一般不用石磙在場中碾壓,最好在石板上摔打,以免磨掉殼尖,降低種子的發芽率。

D.“礱”是用來加工稻米的工具,木礱比土礱耐用,加工出的稻米質量也好,但使用起來比較費力。

1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束稿於手而擊取者半,聚稿於場而曳牛滾石以取者半。(4分)

(2)倘風雨不時,耘耔失節,則六穰四秕者容有之。(3分)

(3)故入貢*國漕儲千萬,皆出此中也。(3分)

【回答】

13.D

14.C

15.A

16.B

17.(1)用手握稻稈摔打脫粒的佔一半,把稻稈聚集在晒場上,用牛拉石磙進行脫粒的佔一半。

(2)如果風雨不調,田間管理不及時,那麼稻穀出現六成飽滿四成秕子的情況也可能有。

(3)因此上繳的*糧和官糧,大量運走的或就地儲藏的,都是用木礱加工出來的。

【解析】

13.

試題分析:稍:稍微。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靠平時對課文知識的積累,在課外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A比/對 B就/ 竟然 C 介詞,用/介詞,用 D 指示代詞,那/或許。虛詞的考查多采用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課內的例句多是一些較典型的用法,應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課內例句中虛詞的用法,將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檢驗,就可以推斷用法是否相同。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做題時要在原文中找準區間,把準物件,體情察意,切忌張冠李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④去秕子的方法 ⑤去掉稻殼加工成米的方法 ⑥木礱的製作方法

考點: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C。

16.

試題分析:本文主要介紹水稻脫粒和加工成米的方法,並未描寫勞動場景。此題要注意人物的事蹟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7.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稿、曳、倘、失節、故、皆。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稻子收割之後,就要進行脫粒。(脫粒的方法中),用手握稻稈摔打來脫粒的佔一半,把稻子鋪在晒場上,用牛拉石磙進行脫粒的佔一半。手工摔打脫粒,承受摔打的物體有時用木桶,有時用石板。稻子收穫的時候,如果遇上多雨少晴的天氣,稻田和稻穀都很潮溼,不能把稻子收到晒場上去脫粒時,就用木桶到田間脫粒。如果遇上晴天稻子也很乾,那麼使用石板脫粒很方便。

用牛拉石磙在晒場上壓稻穀,比手工摔打脫粒省力三倍。但是留著當稻種的稻穀,恐怕磨掉殼尖,使種子發芽率減弱。因此南方種植水稻較多的人家,大部分稻穀都是用牛力脫粒,但是來年留為種子的稻穀就寧可在石板上摔打脫粒。

最好的稻穀,其中九成是飽滿的穀粒,只有一成是秕穀。如果風雨不調,耕耘除草不及時,那麼稻穀出現六成飽滿而四成秕子的情況也有。去掉秕穀的方法,南方都用風車扇去。北方稻子少,多用揚場的方法,也就是用揚麥子和黍子的辦法來揚稻子,大概不如用風車那樣方便。

稻穀去掉穀殼用的是礱,去掉糠皮用舂或者用碾。但是用水碓來舂,就同時起了礱的作用。乾燥的稻穀用碾加工也可以不用礱。礱有兩種:一種是用木頭做的,鋸下一尺多長的原木(多用松木),砍削併合成磨盤形狀,兩扇都鑿出縱向的斜齒,下扇安一根軸穿進上扇,將上扇中間挖空以便稻穀能從孔中注入。木礱如果加工到二千多石米就不能再用了。用木礱加工,即便是不太乾燥的稻穀也不會被磨碎,因此上繳的*糧和官糧,無論是運走或就地儲藏的大量稻穀都是用木礱加工出來的。另一種是土礱,破開竹子編織成一個圓筐,中間用乾淨的黃土填充壓實,上下兩扇都鑲上竹齒。稻穀從上扇用竹篾圍成的孔中注入,土礱的裝谷量比木礱要多一倍。稻穀稍微潮溼一點,在土礱中就會磨碎。土礱加工二百石米就壞了。使用木礱的必須是身體強壯的勞動力,而土礱即使是體弱力小的婦女兒童也能勝任。老百姓吃的米都是用土礱加工的。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