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慈聖光獻曹皇后,真定人,樞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孫也。明道二年,郭後廢,詔聘入宮。景...

練習題2.4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慈聖光獻曹皇后,真定人,樞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孫也。明道二年,郭後廢,詔聘入宮。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慈聖光獻曹皇后,真定人,樞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孫也。明道二年,郭後廢,詔聘入宮。景佑元年九月,冊為皇后。*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

慶曆八年閏正月,帝將以望夕再張燈,後諫止。後三日,衛卒數人作亂,夜越屋叩寢殿。後方侍帝,聞變遽起。帝欲出後閉*擁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賊傷宮嬪殿下聲徹帝所宦者以乳嫗歐小女子紿①奏後叱之曰賊在近殺人敢妄言耶後度賊必縱火,*遣人挈水踵其後,果舉炬焚簾,水隨滅之。是夕,所遣宦侍,後皆親剪其髮,諭之曰:“明日行賞,用是為驗。”故爭盡死力,賊即禽滅。*內妾與卒亂當誅,祈哀幸姬,姬言之帝,貸其死。後具衣冠見,請論如法,曰:“不如是,無以肅清禁掖。”帝命坐,後不可,立請,移數刻,卒誅之。

初,王安石當國,變亂舊章,後乘間語神宗,謂祖宗法度不宜輕改。熙寧宗祀前數日帝至後所,後曰:“吾昔聞民間疾苦,必以告仁宗,因赦行之,今亦當爾。”帝曰:“今無他事。”後曰:“吾聞民間甚苦青苗、助役,宜罷之。安石誠有才學,然怨之者甚眾,帝欲愛惜保全之,不若暫出之於外。”帝悚聽,垂欲止,復為安石所持,遂不果。

蘇軾以詩得罪,下御史獄,人以為必死。後聞之,謂帝曰:“嘗憶仁宗以制科得軾兄弟,喜曰:‘吾為子孫得兩宰相。’今聞軾以作詩繫獄,得非仇人中傷之乎?捃②過至於詩,其過微矣。吾疾勢已篤,不可以冤濫致傷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軾由此得免。

晚得水疾,侍醫莫能治。元豐二年冬,疾甚,帝視疾寢門,衣不解帶。旬日崩。年六十四。及崩,帝哀慕毀瘠,殆不勝喪。有司上諡,葬於永昭陵。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一后妃上》有刪改)

【注】

①紿:dài,欺騙。

②捃:jùn,拾取,蒐集。

1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欲出/後閉*擁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賊傷宮嬪殿下聲徹帝所/宦者以乳嫗歐小女子紿奏/後叱之曰/賊在近殺人/敢妄言耶/

B.帝欲出/後閉*/擁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賊傷宮嬪殿下/聲徹帝所/宦者以乳嫗歐小女子紿奏/後叱之曰/賊在近殺/人敢妄言耶/

C.帝欲出/後閉*擁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賊傷宮嬪殿下/聲徹帝所/宦者以乳嫗歐小女子紿奏/後叱之曰/賊在近殺人/敢妄言耶/

D.帝欲出/後閉*/擁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引兵/入賊傷宮嬪殿下/聲徹帝所/宦者以乳嫗歐小女子紿奏後/叱之曰/賊在近殺/人敢妄言耶/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稼穡泛指農業勞動,初見於《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穡兩字分別指兩種農作物。

B.赦的本義為寬免,在古代意思多為君主減免罪行或賦役,*古代帝王以施恩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等,或者遭遇大天災情況下,常頒佈赦令,赦免一批罪犯,這種行為叫大赦天下。

C.科舉考試是指我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方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分為院試(即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文中蘇軾參加的是殿試。

D.旬的意思是十日,古代天干紀日,每十日周而復始,稱一句,唐代永徽之年,古代官員的休假制度為“旬休”,官員每10天休息一天,分為上旬、中旬、下旬。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彬的孫女因為仁慈、節儉,重視並經常親自參與勞動而在郭後被廢后應詔入宮,後被冊封為皇后。

B.在面對作亂的賊子時,曹皇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膽識和智慧,但在處理參與作亂的宮女時,也表現了她的*險與毒辣。

C.曹皇后對人有親疏有別的一面,同樣是天下才士,曹皇后主張外放王安石,赦免蘇東坡。

D.曹皇后在病中仍然關心蘇軾一案,充分體現了她的仁慈。蘇軾最終絕處逢生,與自己的才識也有關係。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安石誠有才學,然怨之者甚眾,帝欲愛惜保全之,不若暫出之於外。

(2)今聞軾以作詩繫獄,得非仇人中傷之乎?捃②過至於詩,其過微矣。

【回答】

15.C

16.A

17.D

18.

(1)王安石確實有才幹學問,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愛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暫且放他到外地去做官。

(2)現在聽說蘇軾因為作詩而被關進監獄,該不會是受了仇人的誣衊吧?從詩句中搜尋過錯,即使有錯也是小錯。

【解析】

試題分析:

1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帝、王守忠、宮嬪、宦者賊”等名詞斷句。再抓文中的一些虛詞“者、以、之、曰、耶”。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A項,初見於《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毛傳》解釋說:“種之曰稼,斂之曰穡。”用現代漢語翻譯,就是種植叫“稼”,收割叫“穡”。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會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大學聯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大學聯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絡;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絡。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峰,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A項因果關係不成立;B項“*險與毒辣”不恰當;C項“親疏有別”錯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中的A項因果關係不成立;B項“*險與毒辣”不恰當;C項“親疏有別”錯誤。

18.第一句中,關鍵詞是“誠”確實;“怨”怨恨;“出之於外”狀語後置句。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以”因為;“繫獄”關進監獄;“其過微矣”中“過”名詞,過錯。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慈聖光獻曹皇后,是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人,也是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明道二年,郭皇后被廢,曹皇后被聘入宮中。景佑元年九月,她正式被冊封為皇后。曹皇后*情慈善節儉,重視農耕,常在皇家宮苑中種植穀物,親自養蠶。

農曆八年閏正月,仁宗皇帝準備在閏正月十五晚再一次陳設*燈過燈節,被曹皇后勸住了。過了三天,幾個衛士作亂,乘著夜間穿房越舍,直趨仁宗皇帝的寢室。曹皇后當時正在侍奉皇帝,聽說事情有變,慌忙起來。仁宗皇帝打算出逃,曹皇后關閉殿門,抱住皇帝,急忙呼喚都知王守忠,命令他帶兵入宮平亂。亂兵在殿前殺傷宮中的嬪妃侍女,叫喊聲響徹皇帝的住所,太監們假報是奶媽打年紀小的宮女,曹皇后申叱道:“亂兵就在附近殺人,你們還敢胡說!”她估計亂兵必定會放火,暗地派人帶著水跟在他們後面,果然亂兵點火燒著簾幕,跟著的人隨即用水將火潑滅。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太監侍從,曹皇后都親手剪掉他們的頭髮,對他們說:“明天論功行賞,就以頭髮為*。”因此,人們都爭先出力,亂兵很快被消滅。宮女參與衛卒變亂的,論罪當死,她們向仁宗所寵愛的妃嬪哀求免死,這位寵姬轉告仁宗後,仁宗答應了。曹皇后便穿戴上正式的服飾,進見皇帝,請求依法處理作亂的宮女,並說:“不這樣,無法肅清宮中(的壞人)。”仁宗讓她坐下,曹皇后不坐,站著堅持自己的要求,過了不久,最後還是把宮女殺掉了。

起初,王安石當政的時候,變革了舊的典章制度,曹皇后在適當的機會對神宗皇帝說祖宗留下來的法律制度不應該輕易改動。熙寧年間祭祀太廟的前幾天,神宗皇帝來曹皇后的住所。曹皇后說:“以前我每當聽說老百姓有什麼苦處,一定要告訴仁宗皇帝,仁宗皇帝就推行減租政策,現在也還是應該這樣。”神宗皇帝說:“現在沒有什麼事。”曹皇后說:“我聽說老百姓對於青苗法、助役法叫苦不迭,這兩種法令應當停止實行。王安石確實有才幹學問,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愛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暫且放他到外省去做官。”神宗皇帝聽了很吃驚,幾乎已經準備停止施行這些法令,但還是被王安石*縱了,這件事無果而終。

蘇軾因為寫詩犯了法,被關在御史臺的監獄中,大家都以為他必死無疑。曹皇后聽說此事,便對神宗皇帝說:“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試中取中蘇軾兄弟時,高興地說:‘我為子孫們找到兩位宰相。’現在聽說蘇軾因為作詩而被關進監獄,該不會是受了仇人的誣衊吧?從詩句中搜尋過錯,即使有錯也是小錯。我的病已經很重了,不能再因為冤枉好人、濫加罪名而傷害天地的中正和平之氣。對蘇軾一案,還要仔細審查才好。”神宗皇帝流下眼淚。蘇軾因此而得以免罪。

曹皇后晚年時候患了水疾,醫生都沒有辦法治。元豐二年的冬天,她病得很重了,神宗皇帝到她的寢宮來探病,甚至睡覺時都不脫外衣。病了十天左右,曹皇后去世了,享年六十四歲。曹皇后死,神宗皇帝哀傷過度而消瘦,幾乎堅持不到辦完喪事。主管官員為曹皇后報諡號,葬在永昭陵。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