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順聖皇后竇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練習題1.7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順聖皇后竇氏。及高祖之守太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諱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順聖皇后竇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西上賈胡堡,隋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屯霍邑,以拒義師。會久雨糧盡,高祖與裴寂議且還太原,以圖後舉。太宗曰:“本興大義,以就救蒼生,當須先入咸陽,號令天下,遇小敵即班師,將恐從義之徒一朝解休。還守太原,一城之地,此為賊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霽,高祖引師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騎馳下峻阪,沖斷其*,引兵奮擊,賊眾大敗,各舍仗而走;懸門發,老生引繩欲上,遂斬之,平霍邑。

至河東,關中豪傑爭走赴義。太宗請進師入關,取永豐倉,以賑窮乏,收群盜以圖京師。高祖稱善。尋平京城,高祖輔政,受唐國內史,改封秦國公。義寧元年十二月,復為右元帥,總兵十萬,徇東都。及將旋,謂左右曰:“賊見吾還,必相追躡,設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將段達率萬餘人自後而至,度三王陵,發伏擊之,段達大敗。高祖受禪,拜尚書令,進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為元師以擊仁果,仁果請降。既而諸將奉賀,因問曰:“始大王野戰破賊,其主尚保堅城;王無攻具,輕騎騰逐,不待步兵,徑薄城下,鹹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權道迫之,使其計不暇發,以故克也。若不急躡,還走投城,仁果收而撫之,則便未可得矣。此可謂成算,諸君盡不見耶!”諸將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節選自《舊唐書•太宗本紀》)

代隋者唐,更*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於太宗之為君也。詘己從諫,仁心愛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備也,不得與先王並,而稱極治之時。

(北宋曾鞏《唐論》)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B.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C.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D.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稱死去的君主或尊長的名字,在名字前面稱諱,以表示尊重。如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中“子厚諱宗元”即是。

B.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並追以名號,如某祖、某宗。文中“高祖”即是李淵的廟號。

C.“已卯”是古人使用干支記錄日序,它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子來記錄日序,從*子開始到*亥結束,六十天為一週,迴圈記錄。

D.受禪是*上古時期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後來王朝換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禪讓的地位也稱“受禪”。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鎮守太原時,隋朝的氣數已盡,他暗中謀劃起義;他經常屈尊禮賢下士,散發財物來給養門客,因此無論是盜賊還是俠士,沒有不願意為他效死力的。

B.太宗率領*隊向西進發到賈胡堡,隋朝的將領宋老生來抵抗;恰逢雨下了很久,起義*的糧食已經用盡,高祖和裴寂商量暫且撤*回太原,太宗認為應一鼓作氣,擊敗隋朝的*隊。

C.太宗請求讓起義*入關,攻下永豐倉,賑濟窮困貧乏的人,收服各路盜賊進*京師;高祖認為他的計策很好,不久平定了京城,高祖輔佐政務,太宗被授予唐國內史的官職,改封為秦國公。

D.曾鞏認為,太宗屈折自己,聽從勸諫,有統治天下的志向、治理天下的才幹,但是又因為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所以還不能和古代賢能的帝王並稱,不能稱為統治最好的時候。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稱現代漢語。

(1)會久雨糧盡,高祖與裴寂議且還太原,以圖後舉。

(2)此以權道迫之,使其計不暇發,以故克也。

【回答】

15.B

16.C

17.A

18.

(1)恰逢雨下了很久,起義*的糧食已經用盡,高祖和裴寂商量暫且撤*回太原,再來謀劃以後的起義。

(2)這是用靈活變通的方法來逼迫他,使他的計策來不及展開,因此攻克它。

【解析】

試題分析:

1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這句話的大意是:隋朝的氣數已盡,太宗暗中謀劃起義。經常屈尊禮賢下士,散發財物來給養門客,(因此)無論是盜賊還是俠士,沒有不願意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義時,太宗就率領*隊攻佔了西河,攻克城池。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人名及動詞進行斷句,比如“隋祚”“ 太宗”“群盜大俠”“義兵”“西河”。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人名及動詞進行斷句,比如“隋祚”“太宗”“群盜大俠”“義兵”“西河”。

16.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學常識的能力。C項,干支紀日法是漢族民間使用天干地支記錄日序的方法,是農曆的一部份,也是歷代曆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干支是天干(*乙*丁戊己庚*壬*)、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它與干支紀年法一樣,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子來記錄日序,從*子開始到*亥結束,六十天為一週,迴圈記錄。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會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大學聯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大學聯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說,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絡;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絡。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峰,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A項,“太宗鎮守太原時,隋朝氣數已盡,他暗中謀劃起義”錯,對應資訊在文章第一段“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應為“高祖守太原時,隋朝氣數已盡,太宗暗中謀劃起義。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18.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會”,恰逢;“且”,暫且;“還”,回到;“舉”,起義。第二句中,“權道”, 靈活變通的方法;“暇”,空閒;“發”,展開、實施;“克”,攻克。同時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職名,比如“高祖”“裴寂”“太原”。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譯文參考】

太宗文武大聖廣孝皇帝,名諱世民,是高祖的第二個兒子,她的母親是太穆順聖皇后竇氏。高祖守太原時,太宗*歲。當時隋朝的氣數已盡,太宗暗中謀劃起義。經常屈尊禮賢下士,散發財物來給養門客,(因此)無論是盜賊還是俠士,沒有不願意為他效死力的。等到起義時,太宗就率領*隊攻佔了西河,攻克城池。大*又向西進發到賈胡堡,隋朝的將領宋老生率領兩萬精兵駐紮在霍邑,來抵抗起義的*隊。恰逢雨下了很久,起義*的糧食已經用盡,高祖和裴寂商量暫且撤*回太原,再來謀劃以後的起義。太宗說:“本來我們舉兵起義,是要來拯救蒼生的,應當先進入咸陽,號令天下,遇到小小的敵人就要撤退,恐怕跟從我們起義的人很快將解體。回去守住太原區區一個城,這也只是當強盜而已,又憑什麼能自我保全?” 高祖不採納他的意見,急忙命令*隊撤退。太宗於是在帳外哭泣,哭泣的聲音在帳內也能聽到。太祖召見他,問他原因,太宗回答說:“現在我們憑正義的名義起兵,前進作戰就一定能勝利,後退回去就一定解體。我們的*隊解體了,又有敵人在後追擊,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傷。”太祖這才領悟,不再要求退兵。、八月已卯,雨停了,高祖率領*隊向霍邑進發。太宗從南園率領兩騎兵從險峻的山坡上衝下來,從中間衝擊斬斷隋朝的*隊,率兵奮勇拼殺,敵人大敗,各自丟下兵器逃跑。隨*放下懸門,老生拉著繩子想把懸門拉上去,被太宗*隊斬死,於是平定了霍邑。

義*到了河東,關中的豪傑爭相奔來歸順義*。太宗請求讓起義*入關,攻下永豐倉,發糧食來賑濟窮困貧乏的人,收服關內各路盜賊來謀求進*京師。高祖認為他的計策很好。不就平定了京城,高祖輔佐政務,被授予唐國內史的官職,改封為秦國公。義寧元年十二月,又被封為右元帥,統領十萬*隊,佔領了東都。等到要凱旋的時候,太宗對手下的人說:“賊*見我們回去,一定會追趕我們,我們要多處伏擊來等待他們。”不久隋朝將領段達率領一萬多人從後面趕來,經過三王陵的時候,伏擊著的唐*出來攻打他們,段達大敗。高祖稱帝,任命太宗為尚書令,進而封他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開始他在唐朝建立以來的第一戰攻打仁杲……仁杲請求投降。不久各將領來賀喜太宗,趁機問他:“當初大王在郊野大戰打敗了敵*,可是敵*的主帥還佔據著城池,大王您沒有攻下城池的戰具,只是帶領騎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懷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是為什麼呢?”太宗說:“這是用靈活變通的方法來逼迫他,使他的計策來不及展開,因此攻克它。如果不趕快追趕敵*繼續攻打,那麼城池就不能攻佔了。這可以說是取得成功的謀劃,各位都看不到(這一點)嗎?”各大將說:“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取代隋朝的是唐,唐朝更換了*位君王,統治將近三百年,可是治理清明的沒有比得上太宗做皇帝的那個時候.委屈自己,聽從勸諫,心地仁厚,愛惜百姓.有統治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幹,又有將天下治理的清明的效果,然而又因為他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夠,所以還不能與古代賢能的帝王並稱,不能稱為統治最好的時候。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