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蔡澤者,燕人也,遊學於諸侯。去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①於途,蔡澤乃西入...

練習題3.0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蔡澤者,燕人也,遊學於諸侯。去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①於途,蔡澤乃西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

蔡澤者,燕人也,遊學於諸侯。去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①於途,蔡澤乃西入秦。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范雎聞,使人召之。蔡澤入,則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見之,又倨。范雎讓之曰:“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請聞其說!”蔡澤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願與?”范雎知蔡澤之慾困己以說,復謬曰:“何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義之至之,忠之節也。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蔡澤曰:“吟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於是范雎稱善。乃延入生,為上客。

後數日入朝,言於秦昭王。昭王召見蔡澤,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范雎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新說蔡澤,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蔡澤相秦數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居秦十餘年,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卒事始皇帝。為秦使於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於秦。

太史公日:韓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蔡澤等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及羈旅入秦,取秦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強弱之勢異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子,不得盡意,豈要勝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惡能激乎!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註釋:①釜鬲:行廚炊具    ②三子:指商君、吳起、大夫種,他們都是功成被殺。

13.下列對文中畫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

B.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

C.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

D.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

14.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和文學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拜禮。“拜”可指授給官職,“拜官”為舊時常用語。

B. 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據物件的不同,推手時有高、平、下之別。對庶姓,沒有親屬關係,推手時稍微往下;對異*,是指有婚姻關係的,則是平推手;對同*,同一個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時稍微舉高。

C.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共130篇,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影響深遠,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D. 在古代,為區別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在內)一律稱為散文。班固的《漢書>是傳記散文的傑出代表。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

A. 蔡澤認為,人之立功,最好的祈願是功名和*命都能保全。商君、吳起、大夫種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B. 范雎心裡不快,除蔡澤僅行長揖之禮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澤的到來對他構成了威脅。

C. 蔡澤終能發揮才智,建功立業,有賴范雎向秦昭王舉薦和讓賢,後來范雎還託言病重以讓相位,蔡澤獲得了拜相的機會。

D. 范雎評說商鞅、吳起、大夫種的一席話,並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對三人的真實看法,范雎這樣說,更多的是為了堵住蔡澤的嘴,使其理屈詞窮。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范雎讓之曰:“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

(2)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張衡傳》

【回答】

13.B

14.C

15.B

16.(1)范雎於是責備他說:你曾經揚言要取代我做秦國宰相,難道有件事嗎?

(2)秦昭王召見蔡澤,同他談話,大為喜悅,授予他客卿之位。

【解析】

13.試題分析:原文標點“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惟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此題“生而辱”“死而榮”並列結構,注意區分,“何為”固定詞語,不要分開。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生而辱”“死而榮”並列結構,注意區分,“何為”固定詞語,不要分開。

14.試題分析:《史記》是紀傳體通史。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史記》是紀傳體通史。

15.試題分析:蔡澤的到來在當時對范雎並不構成威脅。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定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題選項B蔡澤的到來在當時對范雎並不構成威脅。

16.試題分析:重點詞語:“讓”“相”“寧”“與語”。

【考點定位】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讓”“相”“寧”“與語”等實詞,同時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詞類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

【參考譯文】

蔡澤,燕國人。遊學四方,向所在諸侯求取官位(都沒有獲得機會)。到趙國,被驅逐。又前往韓、魏,在路上,所帶行廚炊具又都給別人搶去了,於是蔡澤只好向西到秦國。蔡澤準備去見秦昭王,就(用計)先派人揚言,用以激怒秦國宰相范雎,說:“燕人蔡澤,是天下見識高超、口辯厲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見秦王,秦王一定會使你窘迫而(蔡澤)定會奪取你的相位。”范雎聽說後,派人召蔡澤來見。蔡澤進見,卻只行長揖之禮而不下拜,本來就讓(惹得)范雎不高興,等到接見後,蔡澤的態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於是責備他說:你曾經揚言要取代我做秦國宰相,難道有這件事嗎?請允許我聽聽你的說法!”蔡澤說:“像商君、吳起、大夫種那樣的結局,也可以作為祈想的願望嗎?”范雎料到蔡澤故意引用這三人之事,是要用這些說辭來堵住自己的嘴。於是就詭辯地回答說:“為什麼不可以!僚這三個人,本來就是仁義的極致、忠誠的標準。因此君子為保持節義可以以身殉難,視死如歸。活著而受辱沒,還不如為節義死去而榮耀。士人本來就有殺身成名的,只要仁義所在,即便死也無所怨恨,為什麼不可 以!”蔡澤說:“商君、吳起、大夫種作為人臣,做得對;但那些君主,卻錯了。所以,世人稱這三人 盡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報,難道羨慕他們那樣不得好報而白死麼!人要建功立業,難道不期望成全嗎!*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這是最好的願望。功名可以使後世景仰而*命卻失去的,這就次一等了;*命雖得苟全,但聲名卻蒙受汙辱,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聽到這裡,范雎稱許蔡澤的話。於是請他入座,待為上賓。

過後幾天,范雎上朝,把蔡澤的情況向秦昭王作了稟報。秦昭王召見蔡澤,同他談話,大為喜悅,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於是託言有病請昭王允許他歸還相印。秦召王新寵蔡澤,於是授予蔡澤宰相之位,並在他的輔佐下滅了東周。蔡澤做秦相幾個月後,有人說他的壞話,中傷他,蔡澤害怕被殺,於是就託言有病歸還相印,秦昭王封他為綱成君。在秦國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最後奉事秦始皇。蔡澤作為秦國使者出使燕國,在燕國三年,就讓太子丹被送入秦國當了*。

太史公評論說:韓非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很可信啊。蔡澤等世上的一切辯士,雖然遊說諸侯,但(大都是)到了頭白也沒有入仕的機會。這並非他們的計策拙劣,而是因為遊說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遊說力度)強弱形勢本來就不一樣,憑藉不同罷了。辯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機會的,天下有很多象蔡澤一樣的賢能之人,卻沒有遇到好機會,所以就不能盡展他們的才能,(這樣的事)又哪能一一數得盡呢!然而,蔡澤如果不遭到困厄境遇,又怎麼能奮發有為呢?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