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

練習題1.6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年十七,司徒闢,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太祖闢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太祖置酒漢濱,粲奉觴賀曰:“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劉表雍容荊楚,坐觀時變,自以為西伯可規。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表不知所任,故國危而無輔。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車即繕其*卒,收其豪傑而用之,以橫行天下。及平*、漢,引其賢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內迴心,望風而願治,文武並用,英雄畢力,此三王之舉也。”後遷*謀祭酒。魏國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識,問無不對。時舊儀廢弛,興造制度,粲恆典之。

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曰:“卿能闇誦乎?”曰:“能。”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較,不誤一道。其強記默識如此。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

(節選自《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注]①通侻:隨便,不拘小節。侻,同“脫”。 ②*謀祭酒:官職名。 ③覃思:深思。

7.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西京擾亂,皆不就           就:就任

B.下車即繕其*卒               繕:整治

C.粲恆典之                     典:掌管

D.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     垂:流傳

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B.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C.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D.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粲才華出眾,幼小時就受到當時的名人蔡邕的讚賞推重,司徒徵召他做僚屬,皇上下詔任命他為黃門侍郎,他都沒有就任。

B.王粲勸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順太祖曹*。太祖任命劉琮為丞相府屬官,賜以關內侯的爵位。

C.王粲將袁紹、劉表兩人與曹*進行對比,稱讚曹*不僅能夠收納賢人豪傑,而且能夠讓他們各盡其才。

D.王粲博聞強記,過目不忘;撰寫文章,一揮而就,有詩、賦、論、議等作品。

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

(2)士之避亂荊州者,皆海內之俊傑也。

(3)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

【回答】

7.D

8.C

9.B

10.

(1)王粲進來以後,眾人見他年紀小,身材又矮,在座的都很吃驚。

(2)在荊州避亂的讀書人,都是海內的俊傑。

(3)他擅長寫文章,提筆成文,沒有需要修改訂正的地方。當時人常常認為是事先構思好的。

【解析】

試題分析:

7.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D項 “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 ” 中的“垂”解釋為 “將近”的意思。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語境,“大其強記默識如此。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 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詩、賦、論、議垂六十 篇。”句子主要是表達他擅長寫文章,結合成語 “垂死掙扎”即可以推測“垂”解釋為 “將近”的意思。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採取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成語遷移法去理解,句子主要是表達他擅長寫文章,結合成語 “垂死掙扎”即可以推測“垂”解釋為 “將近”的意思。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絡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8.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做此題時一是要注意文句的連貫*,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體*。二要注意每句表達時的主語。正確的斷句“方今袁紹起河北/仗大眾/志兼天下/然好賢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抓住句子中的關聯詞語“然”“故”和主謂句式即可斷句。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抓住句子中的關聯詞語“然”“故”和主謂句式即可斷句。。斷句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B項中,“太祖任命劉琮為丞相府屬官”表述錯誤,原文“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太祖闢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應該是太祖任命粲為丞相府屬官,選項曲解文意。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是犯曲解文意的錯誤。

10.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容狀” 身材、“驚” 感到吃驚;(2)“者……也”判斷句、“士之避亂荊州”定於後置;(3)“屬” 寫、“改定” 修改訂正、“宿構” 事先構思好。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例如本題中的名詞“粲”“ 荊州”。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絡。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陽郡高平縣人.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到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認為他不同常人.當時蔡邕才學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權重,經常車馬滿巷,賓客滿座.聽說王粲在門外求見,沒有來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進來,年齡很小,身材又矮,滿座的賓客都很吃驚.蔡邕說:“這是王公的孫子,有非凡的才學,我比不上他.我家裡的書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給他.”十七歲時,司徒徵召為僚屬,皇帝又下詔任命為黃門侍郎,由於長安局勢*,都沒有到任.後來王粲就到荊州去依附劉表;劉表因為王粲其貌不揚,身體瘦弱,行為又不拘小節,不很看重他.劉表死後,王粲勸說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順太祖.太祖任命王粲為丞相掾,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大祖在漢水邊擺設酒宴.王粲舉杯祝賀說:“當今袁紹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數眾多,立志兼併天下,不過袁紹喜歡招納賢人卻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離開了他.劉表在荊州從容不迫,靜觀時局變化,等待時機,自己認為可以效法周文王,伺機奪取天下.來荊州避亂的士子,都是海內的豪傑;劉表不懂得任用他們,所以國家危難而無人輔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時候,一到那裡就整頓*隊,收納那裡的豪傑任用他們,來馳騁天下;到了平定*漢地區之後,又使用那裡的賢人豪傑並分別安置職位.使天下歸心,希望您的到來使社會安定,文治武功一併使用,英雄能夠全部施展才能,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後來王粲被提升為*謀祭酒.魏國建立之後,被任命為侍中.王粲學識淵博,詢問他沒有不能回答的.當時原有的禮儀荒廢鬆馳,舉建制定各種制度,經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閱讀路邊的碑文.別人問他說:“你能夠背誦出來嗎?”王粲說:“能.”於是大家讓他背對著碑文背誦,一字不差.看人下圍棋,棋局亂了,王粲替他們恢復原來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頭巾蓋住棋局,讓他用另一副棋擺棋局.用來互相比較,一道也沒錯.他的記憶力就是這樣的好.王粲擅長寫丈章,一下筆就成篇,不用修改,當時的人常常以為他是事先寫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過了.王粲寫作的詩賦論議將近六十篇。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