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關於“信”,孔子有許多精闢的論斷。例如,子貢問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練習題2.5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關於“信”,孔子有許多精闢的論斷。例如,子貢問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關於“信”,孔子有許多精闢的論斷。例如,子貢問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提出一個假設的問題:“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子貢再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結論是:“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他所說的“信”是“信任”的意思,主張以信任為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或前提。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沒有這個基礎,人們就無法結成社會群體,因而比*事(“兵”)和經濟(“食”)都重要。

孔子只談到“信”,還沒有談到“誠”。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終極價值目標的高度,提出“誠”的觀念。他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思孟學派把誠視為人生終極價值目標,把“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視為人生價值實現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學家完成了對“誠”的本體論*。朱熹說:“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四書集註·中庸章句》)程朱理學把天理說成是“誠”的本體論依據。周敦頤把“誠”與“聖”相聯絡,強調“誠者,聖人之本”,“聖,誠而已矣”。在聖人身上,充分體現真的價值、美的價值和善的價值,他盡善,盡美,親親,仁民,愛物,所有的優秀品格都歸結為一個“誠”字。他把“誠”解釋為真善美的統一,解釋為儒家價值觀的核心範疇。

人類以結成社會群體的方式而存在,儒家提出的誠信觀念,就是人類社會群體存在的反映。誠信觀念具有超歷史、超時代的恆常價值,對於任何社會都是必不可少的。誠信的反面是虛偽。為了對治虛偽,不斷地強化誠信意識,造成講誠信的社會氛圍,是十分必要的。

孔子生活在農耕時代,人們活動的社會範圍比較小,人與人交往比較少,也比較簡單,人也比較純樸。那個時代講誠信也許會容易一些。我們所處的時代,人與人交往頻繁,交通通訊便捷,地球變“小”了。人的本事大了,作偽的手段也變得高超了,甚至可以採取高科技手段犯罪。但每個時代都應當講誠信,但必須找到與前人不同的講法。

我們在現代講誠信,難度比孔子時代要大得多。市場經濟強調每個人的主體*,強調等價交換,那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人們的生活世界。於是,人們接受自由、平等之類的新觀念,主張人格*,要求解除人身依附關係。這種變化的積極意義在於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有利於社會的發展,但也萌生把一切價值都商品化的傾向,掩蓋著以主體*原則損害合群體*原則的傾向,從而為講誠信帶來比較大的困難。人們在看到現代化的市場經濟的一面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它同時又是社會化大生產的一面。社會化大生產當然更需要講合群體*,更需要講誠信。西方已開發國家藉助上帝的權威維繫博愛原則和誠信原則。我們*人倡導誠信原則,不能不到儒家那裡尋找資源。儒家的誠信觀念猶如我們的黃面板、黑頭髮一樣,是我們不可擺脫的民族精神基因。

(選編自宋志明《溫國學,講誠信》)

4.下列關於“信”和“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孔子主張以信任為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或前提。在孔子看來,民無信不立,“信”是“信任”的意思,“信”在*上的作用等同於經濟和*事的作用。

B.孟子豐富了孔子“信”的學說,並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終極價值目標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誠”的觀念,認為“誠”是做人的根本。

C.宋明理學家把“誠”解釋為真善美的統一,認為在聖人身上,充分體現了真善美的價值;“誠”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觀,所有的優秀品格都可歸結為一個“誠”字。

D.儒家提出的誠信觀念,其實就是人類社會群體存在的反映。無論在何種社會,都需要倡導誠信觀念,倡導合群體*原則。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虛偽是誠信的大敵。虛偽也許是人類最難克服的劣根*之一。為了醫治虛偽,不斷地強化誠信意識,造成講誠信的社會氛圍,顯然十分必要。

B.誠信觀念具有超越歷史、超越時代的價值,無論在農耕時代,還是在現代社會,誠信觀念對於任何社會都是必不可少的群體共存觀念。

C.孔子生活的時代,人們活動的社會範圍比較小,人與人交往的機會比較少,也比較簡單,人也比較純樸,那個時代講誠信必然會容易一些。

D.今天人與人交往頻繁,交通通訊便捷,地球變“小”了,人的本事大了,作偽的手段也變得高超了,與古代相比,這樣的時代講誠信可能就會困難一些。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市場經濟強調每個人的主體*,強調等價交換,那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人們的生活世界。但市場經濟也應當講誠信,只是必須找到與前人不同的講法。

B.人們接受自由、平等之類的新觀念,主張人格*,要求解除人身依附關係等變化是有積極意義的,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新誠信觀的建立。

C.現代社會把一切價值都商品化的傾向,掩蓋了以主體*原則損害合群體*原則的傾向,誘使一些人見利忘義,從而為講誠信帶來比較大的困難。

D.西方國家藉助上帝的權威維繫誠信原則,*需要到儒家那裡尋找資源,儒家的誠信觀念是我們不可擺脫的民族精神基因。

【回答】

4. A

5. C

6. B

【解析】

4.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關於‘信’和‘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閱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幹、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A項對應資訊在原文第一段,從文中第一段子貢問政,孔子的回答看,“信”在*上的作用大於經濟和*事的作用,A項“等同於”屬誤讀文意,故錯。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定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此題的選項A就是對文章第一段內容理解概括的基礎上命制的選項,選項將文中“大於”的資訊概括成“等同於”。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資訊和概括資訊的能力。C項“那個時代講誠信必然會容易一些”說法錯誤,選項對應的資訊在文章第五段,文中說“那個時代講誠信也許會容易一些”,選項說法太絕對。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C項是對文章第五段內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時候將“那個時代講誠信也許會容易一些”理解為“那個時代講誠信必然會容易一些”,這是混淆範圍。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B項,無中生有,“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新誠信觀的建立”在文中找不到依據。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B無中生有。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