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水調歌頭 楊炎正(1)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胭脂何事,都做顏*染芙蓉。放眼暮*千...

練習題6.06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水調歌頭 楊炎正(1)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胭脂何事,都做顏*染芙蓉。放眼暮*千...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水調歌頭  楊炎正(1)

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胭脂何事,都做顏*染芙蓉。放眼暮*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徵鴻。天在闌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萬裡,*南北,浙西東。吾生如寄,尚想三徑菊花絲。誰是中州豪傑,借我五湖舟楫(2),去作釣魚翁。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楊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於南宋統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負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傳說范蠡助越滅吳後,棄官歸隱,泛舟於五湖之上。

1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 上片起首兩句點明時間和季節,“無語問西風”,表明詞人是在內心相問而沒有表達出來。

B. 上片三四句寫詞人來到*邊,見秋*上滿眼芙蓉,紅豔奪目,像被胭脂染過,這是詞人黯淡心境中的一抹亮*。

C. 上片最後兩句寫暮*蒼茫,唯有闌干的一角還可見一線天光;倚著闌干,詞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愁懷難遣。

D. 下片前三句總領下片,以誇張筆法寫詞人客遊他鄉,天涯浪跡,萍蹤不定,漂泊東西,由此引出“人生如寄”的感慨。

E. 最後兩句,筆調頓挫,“莫匆匆”三字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詞人既欲擺脫一切而又內心彷徨的心態。

18.這首詞抒發了詞人複雜的思想情感,請簡要概括並分析。

【回答】

17.BD

18.*示例:①歲月蹉跎、青春不駐的悲慨。“斜日”“西風”等意象,不僅寫自然之景,也暗示時光的流逝。②離別故土、漂泊不定的愁緒。“離愁萬斛”“徵鴻”以及下片前三句,寫出詞人離開故土、漂泊在外的羈旅行愁。③欲歸隱田園之心情。借用陶潛和范蠡的典故,表達歸隱之志。④故國山河的無限眷戀。回首故國,感嘆歸隱之 意末匆匆,寫出欲歸隱卻眷念故國的矛盾之情。⑤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之苦悶。結合註釋,詞人眷念故國,感嘆時光流逝,表明其壯志難酬之情。

【解析】

17.試題分析:B.這句是以樂襯哀,與詞人心境相悖;因此表述為“這是詞人黯淡心境中的一抹亮*”;D項“總起下片”有誤。

18.試題分析:這是一首十分明顯的感懷秋日的詞。作者與*棄疾是至交。人品、氣節十分相似,詞品、格調也很相近。公元1178年(即淳熙五年),楊炎正與*棄疾共同乘舟路過鎮*、揚州,曾寫下有名的《水調歌頭·登多景樓》,抒發報國無路、虛度光*的苦楚。

點睛:鑑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題思路:(1)抓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這些詞往往是“詩眼”。(2)抓關鍵句:指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或議論*的句子。這樣的語句一般出現在詩歌的結尾。(3)緊扣詩題:不少詩歌的題目對詩歌的內容和詩人情感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詩歌的意象作為切入點來解讀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5)抓註釋:註釋一般是對題目、作者、朝代、寫作背景等與詩歌內容相關的解釋或提示,很多情況下它們對我們的解題起著重要的作用。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