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與元九書(節選)(僕)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

練習題2.6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與元九書(節選)(僕)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與元九書(節選)

(僕)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賦。既第之後,雖專於科試,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輩,見皆謂之工,其實未窺作者之域①耳。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正直)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

僕當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月請諫紙。啟奏之間,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②,而難於指言者,輒詠歌之,欲稍稍進聞於上。上以廣宸聽③,輔憂勤;次以酬恩獎,塞言責;下以復吾平生之志。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聞而謗已成矣!

微之,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僕不能遠征古舊,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人亦未甚愛重,必待身後,人始貴之。今僕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時之所重,僕之所輕。至於諷諭者,意激而言質直;閒適者,思澹而辭迂緩。以質直合迂緩,宜人之不愛也。今所愛者,並世而生,獨足下耳。然百千年後,安知復無如足下者出,而知愛我詩哉?故自*來,與足下小通④則以詩相戒,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同處則以詩相娛。知吾罪吾,率以詩也。

僕嘗語足下,凡人為文,私於自是,不忍於割截,或失於繁多。其間妍媸⑤,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鑑無姑息者,討論而削奪之,然後繁簡當否,得其中矣。況僕與足下,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況他人乎?今且各纂詩筆,粗為卷第,待與足下相見日,各出所有,終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見是何地,溘然而至,則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注】《與元九書》寫於元和十年(815年),其時作者在*州司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①域:水平。②時闕:時政的缺失。③廣宸聽:使開闊見聞④小通:做官順利。⑤妍媸:美醜。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合為時而著                   合:應當,應該。

B. 小窮則以詩相勉                   窮:失意,不得志。

C. 己尚病,況他人乎                 病:生病。

D. 知吾罪吾,率以詩也               罪:怪罪,譴責。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隨著年齡與見識的增長,對時事與治道多有關注而有所體會,白居易由此逐漸形成了自己對詩文創作的基本看法。

B. 白居易為實踐他的詩歌理論而創作的詩歌在當時並不為人們所喜愛,未能發揮效用,卻已受*、毀謗,他覺得真正理解和喜愛他的這些詩歌的人只有元稹。

C. 白居易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了創作與社會*、與現實生活的關係,肯定了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和現實意義。

D. 白居易通過寫詩來救民疾苦、鍼砭時弊,《長恨歌》就屬於這類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視這首詩,它也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

B. 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

C. 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

D. 如近歲韋蘇州歌行/才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

8.把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2)今所愛者,並世而生,獨足下耳。

【回答】

5.C

6.D

7.B

8.(1)尊重耳聞的,輕視眼見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之常情。(2)現在愛我的詩的人,與我同時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您)而已。

【解析】

5.試題分析:病:認為是毛病。

6.試題分析:白居易自己把《長恨歌》歸入“感傷詩”,從他的詩歌觀點出發,對此流露出輕視之意,即文中所說“時之所重,僕之所輕”。

7.試題分析:注意前半句的主語是“韋蘇州歌行”,後半句主語是“其五言詩”。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注意前半句的主語是“韋蘇州歌行”,後半句主語是“其五言詩”。

8.試題分析:注意重點詞語“貴”“賤”“榮”“陋”“愛”“並世”“足下”“耳”的翻譯。

參考譯文:

(我)家庭貧困而又多變故,二十七歲才應進士試。考中以後,雖然專心於科舉考試,還是沒有停止做詩。到了做校書郎的時候,詩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時拿出來讓足下這樣的朋友們看。大家一見都說寫得工巧,其實我並沒有達到詩作者的水平。自從到朝廷作官以來,年齡漸長,經歷的事情也漸多,每逢與人談話,多詢問時政,每逢讀書史,多探求治理國家的道理。這才知道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 歌應該為現實而創作。這時候,皇帝剛剛繼位,*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屢次下詔書,調查*的疾苦。

我正是在這時升做翰林學士,又做左拾遺的官,親手領取寫諫章的用紙,除寫奏章直接向皇帝陳述意見之外,有可以解救*疾苦,彌補時政的缺失,而又難於直接說明的事項,就寫成詩歌,慢慢地讓皇帝知道。首先是用來開闊皇帝的見聞,對他考慮和處理國家大事有所幫助。其次是報答皇帝的恩情獎勵,盡到諫官的職責 。最後是實現個人平生振興詩道的心願。沒有想到,心願沒有實現而悔恨已經產生,詩歌沒有聞於上,而誹謗卻已經形成了。

微之,尊重耳聞的,輕視眼見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遠追古代的舊聞做*,就像近年韋蘇州的歌行 ,除去才氣超撥,詞藻華麗之外,很接近於以興的手法表達諷諭的意義。他的五言詩又高超雅正,安詳適靜,是自成一家的體制。現在的作者誰能趕得上呢?但是韋蘇州在世的時候,人們並不太重視,一定等到詩人死後,人們才珍重他的作品。現在我的詩,人們喜愛的,通通不過雜律詩和《長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時俗所重視的,正是我所輕視的。至於那些諷諭詩,意思激切而言語質直,閒適詩思慮恬靜,文詞迂緩。由於質直並迂緩,人們不喜愛也是應該的了。現在愛我的詩,與我同時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但是,千百年後,怎麼能知道再沒有象足下這樣的人出現,而瞭解並喜愛我的詩呢?因此,*來,我與足下做官順利,就以詩互相鑑戒,遭到斥逐就以詩互相慰勉,各自獨居的時候就以詩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時候就以詩互相*。與我相交的和譴責我的,大都由於詩呵!

我曾經跟足下說,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為自己的好,不忍心刪削,有時缺點就在繁多上,其間好壞自己又辨別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評價而不加寬容,進行討論刪削,這樣以後繁簡恰當不恰當才能處理合適。況且我與足下,寫文章特別怕繁多,自己尚且認為是毛病,何況他人呢?現在我們暫且分別編輯詩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見的時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編輯過的東西,以完成過去的心願。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見,死期一到,該怎麼辦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嗎?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