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文化經典閱讀(6分)閱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回答問題。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

練習題1.99W

問題詳情:

文化經典閱讀(6分)閱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回答問題。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

文化經典閱讀(6分)

閱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①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勳舊之臣,與國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對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擁有長期為國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稱得上是“故國”,所以國君選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齊宣王認為,齊國沒有“親臣”是因為他昔日沒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詢問“識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訴齊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應該以賢能與否為標準,即使超越“尊尊親親”的倫常,也不必有所顧忌。

D.孟子認為,國君只有運用恰當的方法,正確地選拔賢才和罷黜“不才”之人,才能稱得上是*的父母。

(2)“故曰:國人殺之也。”這體現了孟子的什麼思想? (3分)

【回答】

*:

(1)C(孟子認為選拔人才要以賢能與否為標準,但這樣又有可能會超越“尊尊親親”的倫常,所以必須格外慎重。)

(2)“國人殺之”體現了孟子尊重*的思想(答“民本思想”也對)。在孟子看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該殺,應該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要在民眾都說該殺和國君審察認定確實該殺的情況下,才能把這個人殺掉。

    【參考譯文】孟子謁見齊宣王,說:“所謂故國,不是說國中要有高大的樹木,而是說要有世代(與國家休慼相關)的臣子。現在大王沒有親信的臣子了,過去任用的人,現在不知哪裡去了。”宣王說:“我怎樣識別哪些人沒有才幹而不任用他們呢?”孟子說:“國君任用賢人,要謹慎,實在迫不得已要拔擢一些人的時候,有可能會使地位低的超過地位高的,關係疏遠的超過關係親近的,既如此,這怎能不慎重呢?假如大王左右的人都說某人賢德,還不能相信;假如大夫們都說某人賢德,還是不能就此相信。等到全國*都說某人賢德,然後再仔細加以考慮,發現其確實賢德,然後才用之。又如,大王左右的人都說某人不可用,您不要去聽他們的;大夫們也說某人不可用,您也不要去聽他們的。等到全國*都說某人不可用,然後仔細加以考察,發現他真的不可用,然後才棄置不用。還有一種情況,假如國王左右的人都說某人該殺,您不要聽他們的;大夫們也說某人該殺,您也不要聽他們的。等到全國*都說該殺,然後再仔細加以考察,發現他確實該殺,這才把他殺掉。所以,應該說這是‘全國*同意殺掉他的’啊,做到這個樣子,那才可以當國君作*的父母。”

知識點:文言文閱讀 單元測試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