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

練習題2.2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

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小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候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候。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1.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鮑叔終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鮑叔遂進管仲 進:舉薦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知:瞭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2.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現鮑叔“能知人”的一組是 (      )

①     鮑叔知其賢 ②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

②     鮑叔遂進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於齊

⑤故論卑而易行    ⑥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管仲後來家業非常富足,有“三歸”.“反坫”,可齊人並不認為他奢侈。管仲的子孫在齊國享受世祿,十幾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鮑叔經商,老是賠本,做了齊國的相之後,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華,他利用地處海濱的便利,發展經濟,使齊國強大起來。

C.齊桓公做公子時與公子糾是對手,但他即位後卻能重用公子糾的親信管仲,可見其心胸開闊,難怪他最後能成就一代霸業。

D.鮑叔牙這個人不太優秀,但他善於識別人才,以至於在管仲被重用之後,天下人並不怎麼看重管仲,而是讚美鮑叔牙能知人。

4.把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三個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②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③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回答】

1.D應為修復,修治

2.A(④對管仲境遇的一般陳述,⑤是表現管仲*才能);

3.C(A應為鮑叔的子孫在齊國享受世祿;B文中無“老是賠本”之意;D鮑叔牙這個人不太優秀,缺乏依據,另“天下人並不怎麼看重管仲”不恰當)

4.①管仲被錄用以後,在齊國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而稱霸,多次會合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謀略。

②知道我不為小節感到羞恥,卻為功名不能在天下顯揚感到羞恥。

③天下人不讚美管仲的賢明而讚美鮑叔能識別人才。)

文言文參考譯文:

管仲,又名夷吾,潁上人。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欺騙鮑叔,鮑叔卻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將這事聲張出去。後來鮑叔服事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糾。到了小白立為桓公的時候,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鮑叔就向桓公保薦管仲。管仲被錄用以後,在齊國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而稱霸,多次會合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同鮑叔一道做買賣,分財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鮑叔不將我看成貪心漢,他知道我貧窮。我曾經替鮑叔出謀辦事,結果事情給弄得更加困窘和無法收拾,而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斥退,鮑叔不拿我當無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運。我曾經三次打仗三次退卻,鮑叔不認為我是膽小鬼,他知道我家中還有老母。公子糾爭王位失敗之後,我的同事召忽為此自殺,而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鮑叔不認為我無恥,他知道我不會為失小節而羞,卻為功名不曾顯耀於天下而恥。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薦舉了管仲之後,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享受齊國的俸祿,有封地的就有十幾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而稱讚鮑叔善於識別人才。管仲在齊國執政為相之後,憑藉小小的齊國濱臨大海的地理條件,流通貨物,積累財富,富國強兵,與普通人同好同惡。所以他的著作中說:“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佈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淺顯而易於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勢而給予;一般人所不贊成的,就順應而革除。管仲掌理政事,善於轉禍為福,轉敗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輕重緩急,謹慎地權衡利害得失。桓公實在是惱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襲擊蔡國,管仲則趁機*楚國,譴責不向周王室進貢包茅。桓公實際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卻趁機讓燕國實行召公的善政。齊.魯兩國在柯地盟會的時候,桓公打算背棄同曹沫所簽訂的歸還魯地的盟約,管仲卻堅持歸還,讓魯國信重齊國,天下諸侯也因此而歸附於齊。所以說“懂得給予是為了有所獲取,這是治理政事的法寶。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諸侯王室相比,有三歸,有反坫,齊國人並不因此而認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後,齊國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強霸於諸侯之中。以後一百多年又出了一個晏子。

知識點:文言文閱讀 單元測試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