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以下小題。過山農家顧況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莫嗔焙茶*暗,卻喜晒穀天晴。20.請比...

練習題1.5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以下小題。過山農家顧況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莫嗔焙茶*暗,卻喜晒穀天晴。20.請比...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以下小題。

過山農家

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暗,卻喜晒穀天晴。

20.請比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聲”和“雞鳴”的作用。(5分)

21.三四句刻畫了一位怎樣的山農形象?請結合具體詞句簡要分析。(6分)

【回答】

20.“泉聲”和“雞鳴”都是聲音,以聲襯靜,反襯了環境的幽靜。(3分) “泉聲”突出了山間(自然)的幽靜,而“雞鳴”則充滿了世間情味和日常生活氣息。(2分)

21.刻畫了一位爽直、淳樸、勤勞的山農形象。(3分) “莫嗔”句是山農陪詩人看焙茶時說的致歉語,“卻喜”句寫山農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勞動者的本*。(3分)

【解析】

20.

試題分析:首句“板橋人渡泉聲”,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當作者走過橫跨山溪的木板橋時,有淙淙的泉聲伴隨著他。句中並沒有出現“山”字,只寫了與山景相關的“板橋”與“泉聲”,便頗有氣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環境。“人渡泉聲”,看似無理,卻真切地表達了人渡板橋時滿耳泉聲淙淙的獨特感受。“泉聲”的“聲”字,寫活了泉水,反襯出山間的幽靜。這一句寫出農家附近的環境,暗點“過”字。“人渡”的“人”,實即詩人自己,寫來卻似畫外觀己,抒情的主體好像融入客體,成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彷彿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時那種心曠神怡之情。

從首句到次句,有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跳躍。“茅簷日午雞鳴”,是作者穿山跨坡來到農家門前的情景。雞鳴並不新奇,但安排在這句詩中,卻使深山中的農舍頓時充滿喧鬧的世間情味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茅簷陋舍,乃“山農家”本*;日午雞鳴,彷彿是打破山村沉靜的,卻更透出了山村農家特有的悠然寧靜。這句中的六個字,依次構成三組情事,與首句中按同樣方式構成的三組情事相對,表現出六言詩體的特點。在音節上,又正好構成兩字一頓的三個“音步”。由於採用這種句子結構和下平聲八庚韻的韻腳,讀起來特別富於節奏感,而且音節響亮。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1.

試題分析:“莫嗔焙茶*暗,卻喜晒穀天晴。”這兩句是詩人到了山農家後,正忙於勞作的主人對他講的表示歉意的話。詩人到山農家的前幾天,這裡連日*雨,茶葉有些返潮,割下的穀子也無法曝晒;來的這天,雨後初晴,全家正忙著趁晴焙茶、晒穀。屋子裡因為焙茶燒柴充滿*霧,屋外晒場上的穀子又時時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山農的話不僅神情口吻畢肖,而且生動地表現了山農的樸實、好客和雨後初晴之際農家的繁忙與喜悅。如此本*的語言,質樸的人物,與前面所描繪的清幽環境*統一,呈現出一種樸素、真淳的生活美。第三句是從人物著筆,帶出環境。筆法的改變是為了突出山農的形象,作者在“焙茶*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現勞動場景的同時,寫出了山農的感情。從山農請客人不要責怪被*薰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格和勞動者的本*。“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韻。繼“莫嗔”之後,第四句又用“卻喜”二字再一次表現了山農感情的淳樸和*格的爽朗,深化了對山農形象的刻畫,也為全詩的明朗*調增添了鮮明的一筆。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