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臨*仙送錢穆父[注]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

練習題1.0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臨*仙送錢穆父[注]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臨*仙送錢穆父[注]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元佑三年,錢穆父獲罪出知越州,元佑五年徒知灜州,於次年春啟行,途經杭州,蘇軾以此詞贈行。

1.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與錢穆父京城一別後,時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將分別,令人慨嘆。

B. 錢穆父如春風般溫暖的笑容,與他輾轉天涯、踏盡紅塵的*勞形成對比。

C. 作者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達了對友人品*的讚美和對其遭遇的同情。

D. “淡月微雲”營造出悽清的氛圍,情景交融,烘托作者惆悵、感傷的心情。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簡要分析。

【回答】

1. C    2. 體現出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作者和友人宦海沉浮、身世飄零,但作者認為人生猶如旅店,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體現出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解析】

【分析】

1題詳解】

本題屬於綜合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鑑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乾的要求。然後要注意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

C項,“對其遭遇的同情”錯誤,“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句意是: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像秋天的竹竿。寫友人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寫出了友人已修煉到心如枯井,不起波瀾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樣有氣節有*守。讚揚了友人淡泊、堅貞的品格。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一要關注詩歌中的“情語”,這些關鍵詞語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作者的感情傾向;二要關注詩歌中的“景語”,景物的特徵和意境特點與情感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三要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和作品的時代背景,做到知人論世。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館,我也包括在旅行者裡邊。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雲:“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者,百代之過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過客,就不必計較眼前聚散和*南*北了。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點睛】

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知識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