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國人對梅花的認識,有一個從實用到審美的發展過程。《尚書•說命》記載:“若作和羹,爾...

練習題9.41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國人對梅花的認識,有一個從實用到審美的發展過程。《尚書•說命》記載:“若作和羹,爾...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國人對梅花的認識,有一個從實用到審美的發展過程。《尚書•說命》記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可知鹽和梅是當時飲食中的主要調味品:鹽主鹹,梅主*。梅的果實不僅能食用,還可以制醬、釀酒,甚至還可以入*,有收斂止痢、解熱、鎮咳和驅蚊蟲的功效。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人們才改變了寫梅詠其“實”的傳統,將梅作為一種“花”來欣賞。到南朝劉宋,一種*的詩歌品種──詠梅(花)詩正式出現。後來沿唐及宋,詠梅花的詩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寫了300首梅花詩,南宋劉克莊也一人創作了123首詠梅詩和8首詠梅詞,可見當時詠梅花詩之盛行,以至於有人埋怨詩人“棄實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麼,什麼才是詠梅詩中的“梅真”呢?詩人往往通過梅花形象的四大亮點──*、香、姿、韻,展現梅的多方面特徵。

  梅花*淡,不以豔勝。宋盧梅坡《雪梅》曰:“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詩人常常將雪與梅一併書寫,以突出它的*淡。梁簡文帝《雪裡不見梅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南宋楊萬里更是將梅、雪渾融來寫,創造了亦梅亦雪的絕妙詩境。以雪襯梅,更顯其清、潔、寒的特*。宋張道洽《梅花》“質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質淡,是為梅*的內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張道洽說:“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轉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貴婦人的豔抹濃妝,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厭,而是在夜*中輕輕“浮動”的“清香”。呂居仁《蠟梅》說:“不將供俗鼻,愈更覺清香。”這種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賞,那些俗客是沒有資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謂寫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橫斜”幾乎成了梅的代名詞。他還有兩聯詩寫梅花的姿也同樣有名,一聯是“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另一聯是“湖水倒窺疏影動,屋簷斜入一枝低”,均將梅樹特有的姿態──老幹、疏影、橫枝寫得入木三分。樹枝橫斜自如,花期沒有樹葉,花朵乾瘦*淡,這是上蒼賦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無法相比。

  有人認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杏與桃李皆可用也”。混淆了桃李與梅花的界限。對此,蘇東坡給予嚴厲的駁斥,認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穠之花又與月黃昏、水清淺有何交涉?”結論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擔耳”,從而維護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韻。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從韻到格,就是陸游筆下梅花的形象特徵所折*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誰堪比,千載夷齊伯仲間。”(《梅》)陸游將梅花化為封建社會士人尊奉的清高守節的典型,作為物的梅花被徹底地虛化了,它完全變成了詩人申訴理想人格的一種符號和載體,因此清人潘德輿盛讚陸游的梅花詩“實能為此花寫出*情氣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詩的神韻。(節選自《梅花詩話》,有刪改)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傳統文化中,國人對“梅”的認識經歷了從注重其實用價值到注重其審美價值的發展過程。

  B.“梅”在魏晉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實,供食用、調味、制醬、釀酒、入*,而不用於供人們欣賞花形。

  C.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開始注重梅花的審美價值,進而創造了新的詩歌種類——詠梅詩。

  D.即使在南宋詠梅花詩盛行之時,文人們依然注重梅花的實用價值,認為“棄實求花”是失了“梅真”。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梅花*淡,“雪”有清、白、寒的特*,因而詩人們在詠梅詩中將“梅”與“雪”結合吟詠,構成梅花“骨清”“香寒”“質淡”的特質。

  B.梅花的香氣以“清香”“冷淡”見長,與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賞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詠梅詩中除了寫乾瘦*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繪梅樹的枝幹,且以橫斜疏瘦、老枝怪奇者為貴。

  D.陸游的《梅》將梅花與伯夷、叔齊相聯絡,賦予梅花封建社會士人清高守節的特徵,從而將梅花的品*上升為一種理想人格。

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魏晉南北朝以前,寫梅的詩重在寫梅的果實而不專門歌詠其形;詠梅詩盛行後,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們紛紛展現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氣特徵。

  B.針對某些混淆桃李與梅花界限的觀點,蘇軾給予了嚴厲的批評,由此可見在蘇軾的審美觀中桃李是無法與梅花相比的。

  C.*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緻,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徵,常常用“月黃昏”“水清淺”等意境來烘托強化。

  D.梅以韻勝,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韻,通過描畫梅的外在特徵寫出梅的清神逸韻;陸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風亮節。

【回答】

7.D

 

8.C

9.B

【解析】

7.

試題分析:D項以偏概全,“依然注重梅花的實用價值”的是個別文人。

8.

試題分析:A項,未必所有的詠梅詩都將“梅”與“雪”結合吟詠,文中有“常常”一詞限制;B項,原文表述為梅花的香氣“俗客是沒有資格享受的”;D項,原文表述為“它(梅花)完全變成了詩人申訴理想人格的一種符號和載體”。“從而”因果關係不當。

9.

試題分析:B項強加因果,推論依據不足。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