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君子”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已廣為流傳,其內涵主要是對貴族或執政者的專稱,而較少涉及...

練習題2.8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君子”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已廣為流傳,其內涵主要是對貴族或執政者的專稱,而較少涉及...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君子”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已廣為流傳,其內涵主要是對貴族或執政者的專稱,而較少涉及人格內容的道德意蘊。如《尚書》卷十三說:“君子勤道,不作無益害有益。”這裡的“君子”,顯然是執政者或貴族的代稱。到了春秋末期,通過孔子從不同側面的反覆解說和闡發,“君子”一詞被賦予許多優秀道德的內涵,成為一種理想人格模式的稱謂。

翻開《論語》,有關“君子”的論述俯拾即是:“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賢而容眾,喜善而矜不能”,等等。這表明,孔子常在君子與小人的對舉和比較中,肯定和褒揚君子是他心目中的道德高尚之人。在《論語》裡,孔子也數次提到“聖人”,但他明確對弟子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這就是說,聖人難以看見,也難以企及,但君子能夠見到,也可以並應該努力做到。

作為孔子精心勾勒和塑造的可望可及、可學可做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在中華文化數千年演進的歷史長河中,受到上至歷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會各階層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廣泛認同和推崇。《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被張岱年等學者認為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內涵的最佳概括。《孟子》中“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等論述,使君子人格的內蘊更加豐富,影響更加深遠。值得注意的是,君子不僅是儒家著力打造和推舉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學派和法家學派對君子概念及其人格內涵也頗為認同。人們耳熟能詳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就是《莊子·山水》中的名言。荀子在構建禮法體系時強調:“法不能*,類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在荀子看來,一個崇尚禮法的社會,如果沒有君子這樣品行高尚的人來參與和維護,那將會失去構建禮法社會的基本前提。

後來,思想家對“君子”概念的引述和闡發同樣不勝列舉。從西漢的董仲舒到東漢的王符,從唐代的孔穎達到宋代的程顥、程頤和朱熹,從明代的王陽明到清代的王夫之等,都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對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進行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揮。明清時期流行很廣的人生格言類著作,多半也將君子人格奉為典範和楷模。如《菜根譚》雲:“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便是對君子安貧樂道、處安慮危、遇強不屈、見弱憐憫等優秀品格的讚揚。《圍爐夜話》雲:“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處世,盡設機關,而鄉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這就是在君子與小人不同處世方式的比較中,充分肯定君子以忠貞和誠信為立身之本的做法。君子概念及其文化,不僅在中華歷代典籍中汗牛充棟,而且一直活在歷代中華兒女的心中。今天人們口頭還常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可以說,“君子”是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的*人的理想人格。儒家學說乃至整個中華傳統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是闡揚仁、義、禮、智、信及忠、孝、廉、恥等眾多為人處世的倫理和規範,它們最終都集聚、沉澱、融入和昇華到一個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我們的先賢崇尚君子品格,甚至把象徵高潔、清雅、虛心和氣節的梅蘭竹菊四種植物人格化,稱為“四君子”。宋代以來,以梅蘭竹菊表現四君子品格的書畫數不勝數,其繁盛景象讓人歎為觀止。“君子”概念古老而鮮活,在當代社會也是婦孺皆知,耳熟能詳,在不同階層人群中都有相當的知曉度和認同度,君子風範今天仍為絕大多數*人奉為做人的圭臬。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成為一種理想人格模式的稱謂,有一個發展過程,原來“君子”主要指某一類人,後來才被賦予許多優秀道德的內涵。

B.“君子勤道,不作無益害有益”中的“君子”,指的是處於執政者或貴族地位,道德高尚,不做危害社會和民眾之事的那些人。

C.君子這一形象是孔子精心勾勒和塑造的,它不同於難以看見、也難以企及的聖人形象,君子有可望可及、可學可做的理想人格。

D.從西漢到清代,董仲舒、王夫之等人對“君子”這一概念內涵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說明君子這一概念的內涵是不斷髮展的。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論語》一書中,孔子肯定和褒揚君子,君子是他心目中道德高尚的人,而小人則是與君子相對的另一類人。

B.《周易》中的名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以厚德載物”,被部分學者認為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內涵的最佳概括。

C.《莊子》中的名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以比喻的手法闡明瞭君子與小人在人際往上的差異。

D.《菜根譚》中說的“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便是對君子安貧樂道、處安慮危,遇強不屈優秀品格的讚揚。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主要闡述了君子這一概念內涵的發展變化,表現了君子理想人格對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人格的深遠的影響。

B.作為理想人格的君子,其行為必然符合“仁、義、禮、智、信”及“忠、孝、廉、恥”這些儒家為人處世的倫理和規範。

C.在君子理想人格形象的打造和推舉過程中,不同學派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荀子還從社會治理上論*了君子的重要作用。

D.君子這一概念在當代*社會的不同階層人群中都有相當的知曉度和認同度,絕大多數人也把君子風範奉為做人準則。

【回答】

4.B

5.D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本題的四個選項對應的答題區間在一、二、三、四段。B項對應文章第一段“‘君子’一詞早在西周時期已廣為流傳,其內涵主要是對貴族或執政者的專稱,而較少涉及人格內容的道德意蘊。如《尚書》中說:‘君子勤道,不作無益害有益。’這裡的‘君子’,顯然是執政者或貴族的代稱。”而題幹中的“君子”涉及到人格內容的道德意蘊,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以“下列關於……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定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此題的選項B就是對文章第一段概括的基礎上命制的選項,但後面“道德高尚”文中沒有依據無中生有。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概括文中資訊的能力。本題的四個選項對應的答題區間分別在二、三、四段。D項對應原文的第四自然段“如《菜根譚》中的“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便是對君子安貧樂道、處安慮危、遇強不屈、見弱憐憫等優秀品格的讚揚。”由此可見“君子處患難而不憂”對應的品質是安貧樂道;“當宴遊而惕慮”對應的品質是處安慮危;“遇權豪而不懼”對應的品質是遇強不屈;“對煢獨而驚心”對應的品質是見弱憐憫。D項理解錯位。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D“《菜根譚》中說的‘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便是對君子安貧樂道、處安慮危,遇強不屈優秀品格的讚揚”中的“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對應的應是“遇強不屈、見弱憐憫”,選項為張冠李戴,理解錯位。

6.C

試題分析:本題的四個選項對應的答題區間在三、五段。C項中 “不同學派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錯誤,文中說“道家學派和法家學派對君子概念及其人格內涵也頗為認同”,認同不等於“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注意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緊扣“原文內容”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不能偏離文章作者觀點。選項C“傑出的貢獻”與文中“頗為認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選項偷換了概念。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