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郁達夫:一個人的旅程卞流光①郁達夫少年即負文名。他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從他的詩中,可...

練習題2.93W

問題詳情: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郁達夫:一個人的旅程卞流光①郁達夫少年即負文名。他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從他的詩中,可...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郁達夫:一個人的旅程

卞流光

①郁達夫少年即負文名。他對自己的期待很高。從他的詩中,可以感覺到他認為自己早晚會成名。揚名海內的《沉淪》發表時,郁達夫不到26歲。可是他等這一天彷彿等了好久。

②郁達夫屬於早慧的人,因為三歲喪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記憶中,母親經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唸經禮佛。這在一個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種子。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從私塾到新式國小到中學,郁達夫的成績一直優異,*格卻越來越孤僻,這兩者好像相輔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負又自卑的矛盾*格。1913年17歲的郁達夫東渡日本,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留學生涯,除了積極廣泛的學習本領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強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給一個叫隆兒的女孩做過這樣的詩句:幾年淪落滯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順,志向的難酬,這是他一生焦慮的開始。

③1922年回國後,接觸到*現實後,郁達夫跟許多海外回來的知識分子一樣,有一種幻滅感。《還鄉記》這樣寫道:我一邊走一邊想起了留學時代在異國的首都裡每晚每晚的夜行,把當時的情狀和現在在*的死滅的都會裡的流離的狀態一對照,覺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過去的雲煙。《沉淪》的風行海內並沒有給郁達夫帶來實質*的改變。經濟上照樣無法立足,還引來無數的誤解和謾罵。回國後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達夫掙扎在大學教職和作家、雜誌編輯兩種身份之間。回國伊始,郁達夫一邊在安慶教書,一邊寫作、編雜誌,然後又因為生計無著,再去教書。這樣來來回回有三四次,“為飢寒的驅使,乞食四方,車無停轍。”

④這個時候郁達夫寫過一系列文章,如《還鄉記》、《還鄉後記》、《南行雜記》和《感傷的行旅》,給讀者一個飄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時在廣州的郁達夫接到遠在*的兒子龍兒病危的電報,倉惶北歸,卻還是沒來得及見兒子一面。多年來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個人在途上》的結尾這樣寫道:現在去*遠了,去龍兒遠了。自家一個人,只是孤零丁的一個人,在這裡繼續此生大約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淒涼的自況,孰料卻成為他一生的讖言。

⑤感情上的連連受挫,加重了他的流離感。1927年與王映霞相遇之前,郁達夫放浪形跡.流連酒樓歌館。“檢點青衫舊淚痕,歌場到處有名存。”然而其背後的孤苦和**,恐怕十倍於他的放縱吧。與王映霞的結合,讓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朝來風*暗高樓,偕隱名山誓白頭。好事只愁天妒我,為君先買五湖舟。”郁達夫拒絕了魯迅的勸阻,從上海移家杭州。過起來了半名士半隱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長,與國事一樣,家庭同樣遭遇風雨?飄搖。備受打擊的郁達夫此時應該是很絕望的,從他的選擇可以看出:隻身去國,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遊,不是逍遙范蠡舟。忍淚報君君莫笑,新營生壙(墳墓)在星洲。”見過郁達夫臨難前的最後一張照片。那滄桑的面容,蜷曲凌亂的發須,幾乎讓人難以辨識。

⑥他的一生,彷彿是一次一個人的旅程。不管是選擇還是命定,郁達夫沒有回頭。郁達夫的*格中有一種自我毀滅的氣質。他的沉淪、頹廢、軟弱、自卑、自我暴露,掩蓋不了其率真赤誠對這個社會強大的衝擊力。郁達夫有許多缺點,這些缺點讓人恨,也讓人愛,因為這就是他。終其一生,他沒有屈服改變過,哪怕這漫漫旅程,他必須一個人走。

(1)下列選項對文章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A.第一段中“可是他等這一天彷彿等了好久”在文章中承上啟下,引起下文對鬱迭夫孤寂一生的敘述。

B.文章多處引用郁達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為了語言的華麗多*。

C.郁達夫因《沉淪》成名,雖然在經濟上沒有得到實惠,但在當時得到了整個社會的讚譽。

D.文章題目中:一個人的旅程,在文中有幾齣有呼應,突出在漫漫旅程中郁達夫的孤寂。

E.文章中提到郁達夫的生活放蕩、頹廢,因此其作品消極因素過多,不值得當代讀者去閱讀研究。

(2)作者說“他的一生,彷彿是一次一個人的旅程”,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分條概括。

(3)文章最後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4)郁達夫的作品風格獨特,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我們學過的《故都的秋》,就體現了他的創作特點。結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談談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啟示。

【回答】

(1)AD

(2)(1)童年和學生時代是在孤寂中度過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格。(2)回國後,*的黑暗現實使郁達夫產生了一種幻滅感。(3)經濟上無法立足,居無定所,沒有固定職業,四處漂泊。(4)早年喪子,孤苦零丁,境況淒涼。(5)感情生活連連受挫,隻身離開祖國,自我放逐。

(3)全面概括、評價郁達夫的*格和一生。他有沉淪、頹廢、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讓人愛,也讓人恨。他的一生是一個人的旅程。總結全文,呼應文章題目。“彷彿是一個人的旅程”“必須一個人走”是對文章題目的呼應。

(4)(1)文章與作者的思想*格、密切相關。(2)經歷、生活體驗是寫作的源泉。(3)文章要率真赤誠,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4)文章要自己的風格。

【解析】(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在整體感知文字內容的基礎上,從文字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後仔細辨識細微差別。B.引用原作中的文字主要為了真實具有說服力,更好體現郁達夫的真實感。C.還引來了一些人的誤解和謾罵。E.不值得讀者研究閱讀錯。答A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答CE不給分。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

試題分析:本題從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角度考查對傳記的分析概括。要結合文字的所有內容篩選概括,找出相應區間,分點概括,要準確、全面。可從文字中的相關敘述中加以概括。解答類似題目,應按照敘述順序,從前到後加以概括即可。在概括時要抓住文中的關鍵句,第2段首句“郁達夫屬於早慧的人,因為三歲喪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第3段首句“1922年回國後,接觸到*現實後,郁達夫跟許多海外回的知識分子一樣,有一種幻滅感”,第4段“自家一個人,只是孤零丁的一個人,在這裡繼續此生大約是完不了的漂泊”,這些句子都是關鍵句子。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

試題分析:本題為個*化理解型題目。考查結尾的作用,就要考慮到它的表現手法,與開頭有無呼應關係,結構是否嚴謹,對深化主題所起到的作用。另外,對於讀者而言,有沒有留下想象空間,是否言有盡而意無窮。以上術語複習中應牢記。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4)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探究題,需要結合所給材料分析文字,考生解答時首先要讀懂文字和所給材料,明白題目考查的方向,然後按照要求組織*。本題實質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因為要聯絡《故都的秋》來談寫作啟示,所以首先要明確兩篇文章的體裁。本文為傳記,《故都的秋》為散文,實質都是文學*作品,都具有散文的特點。然後圍繞散文的寫法來談啟示即可。

考點: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