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孟浩然的兩首詩,完成後面小題。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

練習題1.2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孟浩然的兩首詩,完成後面小題。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

閱讀下面孟浩然的兩首詩,完成後面小題。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①這首詩是玄宗開元十六年,年已40的孟浩然在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好友王維住處所作。②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群臣謁見都在北闕,後因用作朝廷的別稱。青陽,指春天。

20.詩人在兩首詩中都含蓄表達了對待出仕的態度,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態度是否相同。

21.高步瀛在《唐宋詩舉要》中評價《歲暮歸南山》一詩時說:“結句意境深妙。”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回答】

20.不相同。《歲暮歸南山》是萬念俱灰又無可奈何。“休上書”“歸敝廬”表明自己對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棄”“故人疏”“白髮”“年老”表明仕途阻斷,報國無門,最後抒發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後的無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不甘寂寞,渴望被舉薦。“端居恥聖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濟”“觀垂釣”“羨魚情”表明他積極求仕,渴望被舉薦。

21.寒冷的冬夜,一輪冷月透過鬆樹,將清冷的光輝照進窗內,給詩人以清虛空寂之感。這句詩以景結情,語意雙關,既是對眼前清冷、寂寥的實景客觀描寫,也是詩人求仕不得後內心愁苦與無望的真實寫照,含蓄委婉,極有韻致。

【解析】

20.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詩人在兩首詩中都含蓄表達了對待出仕的態度,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態度是否相同”。應先找出相關的詩句,然後再進行比較分析。注意答題的模式,應先明確觀點,然後再陳述理由。第一首詩要關注註釋“這首詩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年已40歲的孟浩然在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好友王維住處所作”,落第後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裡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字面上說“北闕休上書”,實際上表達的正是“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的情意。只不過這時他才發覺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為有了馬周“直犯龍顏請恩澤”的先例,唐天子便會代代如此;卻才發現:現實是這樣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憤,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傾出。明乎此,“南山歸敝廬”本非所願,不得已也。諸般矛盾心緒,一語道出,富有餘味。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不才明主棄”,感情十分複雜,有反語的*質而又不盡是反語。詩人自幼抱負非凡,“執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冠,安能守固窮!”他也自贊“詞賦亦頗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謂“不才”。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這一諛詞,也確實含有諛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還希望皇上見用。這一句,寫得有怨悱,有自憐,有哀傷,也有懇請,感情相當複雜。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詩人卻說是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自見對世態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後一層才是主旨。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髮已白,功名未就,詩人不可能不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白髮、青陽(春日),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現詩人不願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複雜感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詩中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已成為山水傑作。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度,婉轉地表達了想做官無人引薦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為官、為民謀利而深感慚愧的心情。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同時還要注意詩文前面的小序和詩文後面的註解。對於本題,考生可以抓住詩歌下面的註釋和詩句中的一些詞語來分析兩首詩歌中作者對於“出仕”的態度。

21.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高步瀛在《唐宋詩舉要》中評價《歲暮歸南山》一詩時說:‘結句意境深妙。’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是考查煉句的技巧。“鬆月夜窗虛”,更是匠心獨運,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看似寫景,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餘味無窮,那迷濛空寂的夜景,與內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十分相似的。“虛”字更是語涉雙關,把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餘。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解答煉句的題目要把握一些常見的方法: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也就是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襯托),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徵、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係(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哀景襯哀情);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明確詩中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③結合詩句闡釋是如何使用這種表手法的。④闡明此種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即對塑造人物形象,表情達意的作用。對於本題,題幹中已經給出暗示“結句意境深妙”,既有“意境”,這說明本詩是以景結情,可以從這個角度煉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