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詞,完成後面各題。和上官偉長蕪城①晚眺 【宋】嚴羽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京口②寒煙鴉...

練習題1.2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詞,完成後面各題。和上官偉長蕪城①晚眺 【宋】嚴羽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京口②寒煙鴉...

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詞,完成後面各題。

和上官偉長蕪城①晚眺  【宋】嚴羽

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煙鴉外滅,歷陽③秋*雁邊遙。

清*木落長疑雨,暗浦風多欲上潮。

惆悵此時頻極目,*南*北路迢迢。

【注】①蕪城:揚州的別稱。②京口:今*蘇鎮*。③歷陽:今安徽和縣。

11.首聯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12.《滄浪詩話》認為詩歌的高妙之處在於“言有盡而意無窮”,請結合尾聯加以賞析。

【回答】

11.①首聯描繪了一幅蕭瑟淒涼的秋景圖。詩人客居異鄉,登樓遠眺,古城周圍一片蕭條,深秋時節,草木凋零,暮*降臨,古城孤立荒原,渲染出一片冷落蕭瑟的氣氛。②自然引出詩人的歸思之情,為全詩奠定了悲涼的感情基調。

1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尾聯寫詩人極目遠眺,但見長路漫漫,不見故鄉,把一片鄉情融入“*南*北路迢迢”的畫面中。

【解析】

11.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首聯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在全詩中有何作用”,這是考查詩歌形象及作用。第一問,應先找出首聯中的意象,然後結合其特點進行概括。第二問,應先考慮寫景的直接作用,即交代時令,渲染氛圍,烘托氣氛,然後再考慮這一景象與下文的關係。“平蕪古堞暮蕭條,歸思憑高黯未消”,“蕭條”“歸思”“黯”等詞語交代了景象的特點——蕭瑟淒涼,再結合整首詩歌的情感,可以知道首聯奠定了整首詩歌的感情基調。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對於第一問,答題模式:(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淒寒蕭條,繁華熱鬧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見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憂國憂民。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對於第二問,一般如下:先看寫了什麼內容,再從如下角度考慮作用:與詩歌標題的關係——扣題、點題;與情的關係——渲染烘托,與下文的關係——引出、奠定感情基調,交代時令。

12.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滄浪詩話》認為詩歌的高妙之處在於‘言有盡而意無窮’,請結合尾聯加以賞析”。這是考查學生鑑賞詩歌技巧的能力。這首詩描寫登揚州城所見的迷茫曠遠的秋*,從而抒發思鄉之情。首聯以蕭條的景象定下了憂傷情調和思歸的主旨。中間兩聯對仗寫登臨所見,頷聯寫遠景,境界開闊,“鴉外”、“雁邊”暗含羈旅之愁。頸聯寫近景,觀察頗為敏銳,且能融情於景。這兩聯對仗都是上句強,下句弱,因為上句更富形象思維。尾聯轉為抒情,“惆悵”呼應“蕭條”和“黯”;“路遙遙”以景結情,能夠宕出遠景,“言有盡而意無窮”。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答此類題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也就是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襯托),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徵、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託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係(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哀景襯哀情);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明確詩中使用了什麼表現手法。③結合詩句闡釋是如何使用這種表手法的。④闡明此種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即對塑造人物形象,表情達意的作用。對於本題,目標直接指向尾聯,且是“言有盡意無窮”,應是指向抒情的方式。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